2024-12-01 01:21 作者:李先生
除草剂的作用是在植物体内抑制植物生长,使植物中毒死亡。作为植物本身,对药物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种抵抗能力能够使药剂在植物体内发生分解而失 效。不同的植物的抗药力是不同的,同一种药剂在一种植物体内可能会很快地被 分解而失效,在另一种植物体内却不会被分解。比如在玉米地里,喷洒一种叫“西马津”的除草剂,它能杀死杂草而丝毫不会损伤玉米。其中的道理是当杂草的种子 萌发后,根部吸收到药液,并把药液运输到叶子中去,就能抑制杂草叶子的光合作 用,使它们不能够制造养料,杂草就会慢慢地死去。玉米的根也会接触并吸收药液,但玉米能够分解西马津,使它变成无毒的物质,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对玉米不会造成伤害。
除草剂对土壤有哪些危害?主要是土壤污染、土质下降,作物生长抑制等。除草剂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危害,一般来说,除草剂对植物、病原体、土壤微生物及环境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它不止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土地污染:农田喷施除草剂后,不被杂草吸收的的除草剂成分会游离存在于土壤中。目前,使用的化学除草剂有多数是长残留型,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期一般可达36个月以上。根据调查,目前生产中普遍使用的除草剂中有20%~70%会长期残留于土壤中,从而使土壤、**水、粮食受到污染。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农作物会吸收并积蓄除草剂,其生物组织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无法合成其应具备的某些营养元素,从而导致作物果实中的某些营养成分缺失。除草剂在正常用量情况下,对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若使用不合理,影响农作物正常发育和成熟,导致隐性减产。湖南省研究试验表明,除草剂副作用可导致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减产10.5%~26.8%。 任何除草剂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残留期,有的甚至长达3~5年,在除草剂残留量大时,后茬种植敏感作物时易产生药害,植株无法正常生长,严重的导致绝收。比如辣椒新生叶不能正常展开,雏缩伸长,叶缘扭曲,果类严重畸形,形似“多胞胎”,无商品价值。土质下降,土地“癌化”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田”,无法改茬,目标作物产量低或根本没有收成。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等地,因长期过量使用除草剂,已出现大面积的“癌症田”。而且它不止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动物食用除草剂污染的饲料,侵害其肝、肾、消化器官,造成食欲下降,造血功能受损,逐渐消瘦,衰竭而亡。据来自贵州省的报道,除草剂残留中毒造成一牧业发展有限公司42 只怀孕母羊流产,33只患羊死亡。这些现象在牧区表现比较突出。人类食用受除草剂残留染污的食品,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可以造成脱发、白血病、肿瘤、肾坏死、股骨头坏死、孕妇易流产等多种疾病。如越南曾因战争原因,其大面积国土被喷洒8 000 万L 橙剂高效除草剂。多年后,仍有约 300 万越南人遭受此除草剂残留引发的癌症、基因变异、女性不孕等疾病的折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