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晒种。利用太阳热能,促进种子呼吸,增强种皮透性,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一般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麦种摊晒2~3天。
二、精选种子。通过风选、筛选、水选,淘汰瘦小种子,杂质、秕粒,选出大而饱满的种子。水选的适宜溶液浓度为1.1--1.2;泥水选种时,50千克水约需泥土20千克;硫酸铵溶液选种时,则需硫酸铵8.5千克左右,对种子还有肥育作用,用过的水又可作为
肥料。
三、拌种消毒。
1.地下害虫:在播种前用药剂拌麦种和处理土壤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有效的措施。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选用50%
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0.2%拌种;也可用48%
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进行防治,土壤处理可以每亩用3%
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后将其翻入土中。
2.病害:选择适宜的药剂拌种不仅可防治麦类黑穗病,还可有效地控制冬前小麦锈病、全蚀病、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减少越冬菌量。三唑类药剂包括
戊唑醇(立克秀)、
烯唑醇(禾果利)、
三唑酮(粉锈宁)。粉锈宁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粮食作物拌种剂,主要防治小麦锈病、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等,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等也有很好的效果。用于拌种,可有效防除黑穗病、黑粉病,较长时间地控制小麦苗期的锈病、白粉病,并能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对控制小麦秋苗条锈病发生、全面减轻来年菌源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