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后蔓延到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现已在多个国家发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重大害虫。2019年1月由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目前已在国内18个省(区、市)发现。该虫寄主广泛,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至今,我们甘肃尚没有对该虫的报道。
一、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
成虫 翅展 32~40mm,体灰色至深棕色。雌虫前翅灰色至灰棕色;雄虫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后翅灰白色,翅脉棕色、透明。
卵 半球形,直径0.4 mm,高0.3mm,聚产在叶片表面,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卵上有鳞毛覆盖,初产时浅绿色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幼虫 初孵幼虫体绿色,具黑线和斑点。生长发育期间,可保持绿色或变为浅黄色,具黑色背中线和气门线。如种群密度大、食物短缺时,大龄幼虫在转移期几乎成为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5~50mm,头部具黄色倒“Y”字型纹,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
蛹 椭圆形,长14~18 mm,宽4.5mm。红棕色,有光泽。蛹可以是老熟幼虫落地后在土中化蛹,亦可在寄主植物如玉米穗上化蛹。
二、草地贪夜蛾的生活习性
草地贪夜蛾的生活习性首先表现在其寄主的广泛性,该虫可为害80余种植物,尤其嗜好禾本科的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
甘蔗等;也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多种蔬菜。
其次是为害的严重性。幼虫危害玉米时,不仅取食叶片、切断植株的根茎,还可钻入玉米的果穗内为害。为害番茄等蔬菜时,可取食花蕾和生长点,并钻入果实中为害。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农作物损失严重。
再次是适生的广泛性。该虫的适宜发育温度为11~30℃,在28℃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在气候、寄主条件等适宜的地区,可以周年进行繁殖。
最后是迁飞扩散性。草地贪夜蛾成虫可进行远距离迁飞,每晚可飞行100km,雌蛾在产卵前,可迁飞500公里。如果风向、风速适宜,迁飞距离会更长。
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卵块通常产在叶片背面。成虫寿命可达两至三周,在这段时间内,雌成虫可以多次交配、产卵,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在适宜温度下,卵在2~4天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有6个龄期,高龄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三、草地贪夜蛾防治策略
由于草地贪夜蛾是新近侵入我们国家的一种高发危险性害虫,国家给予高度重视。今年的6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推进落实视频会议,对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力求将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根据会议精神,对草地贪夜蛾的主要防治策略是:
1、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 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2、诱杀成虫 在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源3、防治幼虫 在草地贪夜蛾的低龄幼虫期进行药剂防治,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施药部位重点是玉米的心叶、雄穗和雌穗。
4、防治药剂 鉴于目前我国尚无防治该虫的登记
农药,在业内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25种应急使用的农药产品。具体防治药物的推荐名单如下:
单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虱螨脲、虫螨腈、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复配制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