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为64毫克/千克。 土壤含硼量与成土母质、 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等有关。 有从南向北、 从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中硼的形态有有机态硼、 矿物态硼、 吸附态硼和水溶性硼。 有机态硼包括土壤有机质吸附的硼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糖类与硼酸的络合物。 它们分解后可为植物利用。 矿物态硼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硼矿物中, 如硼砂、 硼镁铁矿等, 但分布最广的是电气石。 矿物态硼需经长期风化才能释放出少量有效硼。 吸附态硼是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的硼, 其中有一部分能被热水浸提出来, 对作物有一定的有效性。 水溶性硼是土壤溶液中的硼, 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水溶性硼是土壤有效硼的指标。 我国土壤有效硼的含量分级见表1-11。29第一章 测土配方施肥的依据表1-11 我国土壤水溶性硼含量分级 (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级别 很低 低 中等 高 很高 临界值水溶性硼含量/(毫克/千克) 小于0.20 0.21~0.50 0.51~1.00 1.01~2.00 大于2.00 0.50土壤有效硼含量因土壤条件、 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而异。 植物缺硼临界值为0.5毫克/千克, 少于0.25毫克/千克时常有可见的缺硼症状。土壤中硼的有效性受土壤酸碱性、 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酸碱性对硼的有效性影响最大, pH 在4.7~6.7之间时, 硼的有效性最高。 当pH>7时, 水溶性硼的含量随 pH 的升高而减少。 土壤质地对有效硼含量也有影响, 一般砂质土壤含硼较低; 有机质多的土壤, 有效硼含量增加; 干旱少雨地区硼的有效性降低, 湿润多雨地区强烈的淋溶亦会导致硼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