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发病 呈水渍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 成株发病 多从下部叶片始发,病部组织呈淡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 褐色至红褐色,病株茎基部腐烂后,引致上部茎叶凋萎,且从下向上扩展 贮藏期发病 易染病引起水浸状软腐,病部遍生灰霉 (2) 防治方法 ① 农业措施 发病初期经常检查, 及时摘除病叶、 病茎等病残 体, 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减少侵染来源。 在保证温度前提下增加放 风时间, 上午棚温尽可能保持在20~25℃, 下午适当延长放风, 以 降低空气湿度。 发病初期控制浇水, 严防浇水过量。 播种前对苗床进 行消毒, 可用9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浇洒苗床。 ② 化学防治 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发病初期, 可选用50%腐霉 利可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或 50% 异 菌 脲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40%嘧霉胺悬浮剂 900 倍液、 65% 硫 菌 · 霉 威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1500倍液、 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 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 剂1200倍液、 43%
戊唑醇胶悬剂5000倍液、 65%乙霉威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 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保护地栽培时, 如遇低温及连阴雨天气, 避免药剂喷洒增加棚内 湿度而加重病害发生, 可用烟剂熏蒸或粉尘施药。 如用10%腐霉利 第三章 青花菜 197烟剂, 每亩用药200~250克于傍晚闭棚熏蒸, 每5~7天施一次, 连 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