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感病 幼苗呈水浸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 成株染病 多从距地面较近的叶片开始发病,初为水浸状,湿度大时,染病部位迅速 扩大,呈褐色至红褐色,引起腐烂,病部生灰霉后,会产生很小的近圆形黑色 菌核。 茎基部侵染,发病症状与叶片类似,病情从下向上扩展,或从外叶延 至内层叶,致使结球叶片腐烂,其上常产生小的近圆形黑色小菌核 贮藏期染病 引起水浸状软腐,病部遍生灰霉,后产生小的近圆形黑色菌核 (2) 防治方法 ① 农业措施 保护地用紫色膜, 提早扣棚烤田。 加强保护地或 露地田间管理, 栽种不要过密, 防止茎叶徒长造成植株间郁闭。 严密 注视棚室内温湿度, 及时降低棚室内及露地表面的湿度。 保护地保持 棚膜清洁, 尽量加强光照。 施足
基肥, 保持植株健壮生长。 发现病 株, 摘除病叶深埋。 ② 喷粉或烟熏 温室、 大棚等保护地栽培的甘蓝, 可于发病初 期采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 如每亩施用10%腐霉利烟雾剂200~ 250克, 或喷撒6.5%硫菌·霉威超细粉尘剂或5%春雷·氧氯铜粉 尘剂1千克。 ③ 化学防治 露地或保护地栽培的甘蓝田, 发病初期, 可选用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或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 1500倍液、 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40%多· 硫胶悬剂600倍液、 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65%
甲霜灵 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交替使用, 7~10天喷一次, 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