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根病, 又称立枯病, 是甘蓝生产中的常见病, 全国各地均 有发生, 主要在苗期为害, 定植后也能继续发展, 严重时达 80%, 造成缺苗。 过高过低的土温, 黏重而潮湿的土壤等, 凡不利于寄主生 长的土壤温湿度, 都能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1)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苗期的根茎, 定植后一般停止发展, 也能造成田间缺苗。 病菌为害植株根茎后, 使病部变黑或缢缩, 受害 株叶色转淡, 萎蔫, 叶片下垂, 下部叶变黄, 最后干枯死亡。 病株易 拔起, 拔起后可见病部呈黑或黑褐色, 依被害时苗龄大小缢缩明显或 不明显。 湿 度 大 时 病 部 可 见 灰 白 至 灰 褐 色 霉 状 物, 亦 能 引 致 皮 层 腐烂。 成株期染病, 常造成根及根茎部变褐腐烂, 有时基部叶柄呈灰褐 色或紫褐色腐烂坏死, 且不断向上扩展, 造成全株萎蔫死亡, 也称褐 腐病。 结球期染病后, 若遇阴冷多雨天气, 地际叶柄被侵, 生凹陷水 渍状褐色病斑, 潮湿时可见褐色蛛丝状霉, 严重时能导致叶球内部腐 烂, 但无恶臭, 区别于软腐病。 (2) 防治方法 ① 农业措施 选择地势高、 地下水位低、 排水良好、 水源方便 的地块育苗。 加强苗期管理, 用无病的新床土, 若用旧床土应进行土 壤消毒。
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匀, 播种均匀而不过密, 盖土不宜太 厚。 依天气情况进行保温和放风。 需洒水时在上午进行, 每次不宜过 多, 洒水后注意通风。 及时拔除病苗, 减少传播蔓延。 定植时除掉病 苗, 避免带进菜田继续造成为害。 ② 床土消毒 可每平方米用95%恶霉灵原药精品1克与15~20 千克过筛干细土充分混匀制成药土, 播种时先将苗床底水浇好, 用 1/3的药土作垫土, 播种后另2/3药土撒于种子上作盖土 (使种子夹 在药土中间)。 ③ 种子消毒 对可能带菌的种子进行处理。 用种子重量0.3%的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④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清除病苗后, 可选用75%
百菌清可湿性 46 甘蓝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粉剂600倍液, 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0%甲基立枯 磷乳油1200倍液、 95%恶霉灵原药精品3000倍液、 3.2%恶·甲水 剂300倍液、 铜氨混剂400倍液、 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 30%苯噻氰乳油1000~12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在晴天上午, 往 苗床内喷雾, 待幼苗上的水迹干后, 可往苗床内撒一层干细土降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