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4-10-16 01:47 作者:李先生
是由子囊菌亚门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枝干。在1年生嫩枝上发病时,最初以皮孔层为中心产生小突起,以后形成直径1~4毫米的瘤状突起物,当年不流胶。到翌年4月上旬,瘤皮开裂,溢出树脂,初为无色半透明稀薄而有黏性的软胶,不久转为茶褐色,质地变硬为结晶状,吸水后膨胀成为胶体。枝条表面粗糙变黑,并以瘤为中心逐渐下陷,形成直径4~10毫米的圆形病斑,其中散生小黑点。多年生枝干受害后呈现1~2厘米的水泡状隆起,病菌在枝干表皮内危害,最深可达木质部。
受害处变褐、坏死。枝干上病斑多时,则大量流胶,致使枝干枯死,桃树早衰。病菌在被害枝条内过冬,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风传播。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着枝条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在14℃左右,病部即可溢出胶液,随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逐渐严重,1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入冬以后流胶停止。病菌可潜伏于被害枝条皮层组织及木质部,在死皮层中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成为侵染来源。病菌入侵最有利的时机,是枝条皮层细胞逐渐木质化过程中及皮孔形成以后。防治应在新梢生长旺盛期(皮孔形成时)进行,以喷药保护效果最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