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选用抗病优良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甘蓝枯萎病的关键 措施,国内品种可选用中甘96和中甘18,国外品种可选用珍奇、绿 太郎、夏强、百惠等。 ②加强种子处理,实行无病土育苗对甘蓝种子进行药物拌种和包衣处理可以预防病菌随种子传播,同时可以作为保护屏障,防止 土壤中的病菌侵染种子和幼苗,可用种子质量0.3%的50%
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3%的2.5%
咯菌腈种衣剂进行包衣处 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选择从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 物或从未发生过甘蓝枯萎病的田块作为苗床,播种前将苗床耙松、耙 平,施适量底肥或者撒施适量
尿素作
基肥,并进行必要的药剂处理, 将适量的
多菌灵或
甲基硫菌灵或30%枯萎灵、恶霉灵和多·福·福 锌撒施于苗床土壤表面,混匀后将种子直接播于苗床上,以降低病害 发生程度。 ③实行轮作轮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土传病害,选择与非 寄主如谷类、玉米,以及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如葫芦科、茄科等进行5 年以上的轮作。 ④加强田间管理蹲苗适度,防止苗期土壤干旱,遇有苗期干 旱年份,地温过高时宜勤浇水降温,确保根系正常发育。及时清理田 园,清除前茬和田间发病植株及病残体,防止其随农事操作在田间传 播或者成为病害的侵染来源。加强灌溉管理,适时浇水,掌握前少后 多的原则,莲座期前可结合追肥浇水,进入结球中期,对水分的要求 逐渐增加,在一般情况下,夏秋栽培每4~6天浇一次水。多雨季节 要及时排水以防渍涝,避免土壤积水造成根部缺氧。⑤利用甘蓝残株结合太阳能加热协同控病将田间甘蓝或十字 花科作物的残株用机器搅碎、晒干,使用旋转式耕耘机将晒干的植株 残体与土表约15厘米深的土壤充分混匀,然后连续灌溉3天至土层 76厘米处,用0.025毫米厚的透明薄膜覆盖,在阳光下暴晒4~6周 后掀膜,然后整地种植甘蓝。覆膜封闭处理时应经常检查,防止薄膜 边角漏气,遇到畦面薄膜破损,应及时盖土,防止漏气,以提高增温 效果。 ⑥药剂防治必要时喷淋或浇灌12.5%增效
多菌灵浓可溶剂 200~3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30%苯噻氰乳油 1000~1500倍液等药剂,隔10天左右一次,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