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 在秋棚内10月上旬始发, 10月 中下旬至11月上旬是发病高峰期。 温暖多湿、 播种过密、 浇水过多, 有利于发病。 重茬栽培地和温室中易发病。 气温在15~21℃, 尤其 在18℃以上时发病最多。 (1) 发病症状 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 多发生于育苗的 中后期。 感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 早期病苗白天萎 蔫, 夜晚恢复, 病斑逐渐凹陷, 扩大后绕茎一周, 最后病部收缩干 枯, 整株死亡, 一般仍直立不倒伏。 在湿度大时, 病部产生淡褐色稀 疏丝状体。 大苗或成株受害, 使茎基部呈溃疡状, 地上部变黄、 衰 弱、 萎蔫, 以致死亡。 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 具同心轮纹及淡褐 第三章 番茄 275色蛛丝状霉, 是本病与猝倒病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番茄立枯病在大苗 或定植后番茄上发生也称茎基腐病。 (2)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用新土育苗。 注意提高地温, 适时放风, 增强光 照, 避免苗床高温高湿出现。 苗期喷洒植宝素 7500~9000 倍液或 0.1%~0.2%
磷酸二氢钾溶液, 可以提高抗病力。 ② 苗床土消毒 苗床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米2, 加 营养土10千克拌匀成药土进行育苗, 播前一次性浇透底水。 待水渗 下后, 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 把催好芽的种子播后, 再把余下的 2/3药土覆盖在上面, 即下垫上覆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 也可使用太 阳能进行床土高温消毒。 ③ 化学防治 定植后发病, 及时用药防治, 选用5%井冈霉素水 剂1500倍液、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20%甲基立 枯磷乳油1200倍液、 36%
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15%恶霉灵 水剂450倍液等喷淋, 隔7天灌药1次, 连灌3~4次。 猝倒病、 立 枯病混合发生时, 可用72.2%
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 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 每平方米2~3升, 视病情隔7~10天1次, 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