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腐病是紫甘蓝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各生育期均 有发生,以成株期发病对生产影响较大。主要为害露地种植紫甘蓝。 一般病株率20%~30%,轻度影响产量,重病地块或重病年份,病 株100%,外叶4~8片死亡干枯,显著影响产量和品质。 (1)症状识别幼苗发病,子叶呈水浸状坏死,逐渐萎蔫致幼 苗枯死。成株发病多从外叶叶缘开始侵染,或由害虫造成的伤口处侵 染,向内或向四周发展,形成“V”形或不规则形坏死斑,黄褐色, 病斑边缘常具有浅黄色晕环。叶柄染病,叶脉变褐坏死,沿维管束向 上下发展,使叶帮或外叶呈浅褐色干腐。种株染病,初期与成株染病 症状相似,后期根茎髓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呈浅褐色 坏死,轻者结实瘦小,使种子带菌,重者植株萎蔫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3年轮作。生长期加强 管理,适时浇水、施肥和防治害虫,减少各种伤口。重病株及时拔除 带出田外妥善处理。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②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干种子60℃干热 灭菌6小时,或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降温,晾 干后播种。也可选用种子重量0.3%的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 播种。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77%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噻枯唑可湿性 粉剂800倍液、30%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新植霉素、硫酸链霉素 5000倍液喷雾防治,10~15天防治一次,视病情防治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