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炭疽病,为生姜常发性病害,对产量有一定影响,由于不 至于对生姜产生毁灭性损失,往往为姜农所忽视。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首先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产生病 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然后向下、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梭形或 不规则形病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使叶的前缘或边缘枯死, 叶片前端变黄褐色干枯。潮湿时,叶片的叶尖容易发生腐烂,干燥 时,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值得注意的是,在炭疽病发病初期,生姜正处于一个施肥的高 峰时期,需肥量比较大。用肥之后,下部叶片可能会出现一些烧伤 的现象,如不仔细辨认,很容易把炭疽病的症状当成过量施肥造成 的叶片烧伤。施肥造成的危害虽然也呈红褐色,但它的上面没有 312斑点。 (2)发生规律 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菌辣椒刺盘孢菌和盘长 孢状刺盘孢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 壤中越冬,为第2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土壤、病残体、病株、 风雨、灌溉水、昆虫等传播。除危害生姜外,尚可侵染多种姜科或 茄科作物。在南方,病菌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危害,无明显 越冬期。 连作重茬,植株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偏施
氮肥,均有利于 该病发生。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 年重茬,肥力不足,发病重。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 易发病,温暖、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连续三天大雨后发 病重,大雨或连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发病重而快。该 病一般七月开始发生,八月份达到发病高峰。 (3)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与 非本科作物进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及时 排水,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 降低田间湿度。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
肥料,适当增施磷
钾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发病时及时清除病 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及时拔除姜草。 ② 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姜, 可减轻该病的发生。 ③ 生物防治 定期喷施600倍 “天达2116” (地下根茎专用 型),每10~15天一次,连续喷洒3~4次,可提高植株抗病性, 使植株生长壮而不旺、稳健生长。发病时,可选用2亿活芽孢/毫 升假单孢杆菌 (叶扶力)水剂500~8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 粉剂1000倍液、25%
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等喷雾。 ④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 剂800 倍液、20%
咪鲜胺乳油 1000 倍液、40% 多 · 硫悬浮 剂 或 412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
咪鲜胺锰盐可湿性 粉剂液1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等喷雾,交替使用, 10~15天喷1次,防治2~3次。喷药时,要严格控制用药浓度, 并对叶片的正面背面全面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