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姜、困姜过程中和催芽前应选取姜块肥大、色泽鲜亮、肉质 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壮姜 块,然后进行催芽,又叫 “熏姜”。 种姜在16℃ 以上便可发芽,但发芽速度极慢,发芽期很长, 经处理60天,幼芽才长到1厘米左右;16~20℃,发芽速度仍较 缓慢;22~25℃,发芽速度较适宜,幼芽亦较肥壮,一般经25天 左右,幼芽便可长达15~18厘米,粗1~14厘米,符合播种要 求。22~25℃为生姜幼芽生长的适宜温度,而在高温条件下,发芽 速度很快,但幼芽不健壮。如在29~30℃条件下,仅经 10 天左 右,芽长便达到15~2厘米,发芽虽快,但幼芽瘦弱。从以上生 姜种姜对温度的要求来看,要搞好生姜生产,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条 件下催好芽。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使种植后出苗快而整 齐。我国南方温暖地区,种姜出窖后,多已现芽,可不经催芽即可 播种。而多数地区春季仍低温多雨,因而应该进行催芽。其方法有 以下几种。 (1)室内催芽池催芽法 在室内用砖砌一长方形催芽池,高 98180厘米,长宽不限,先在池底及四周铺一层10厘米厚的事先晒过 的麦穰,再铺上3~4层草纸,将晒好的姜平放于池内。堆放厚度 不超过50~60厘米,10小时姜种散热后盖池,盖池时先在上部盖 10厘米厚干草,再盖棉被或棉毯保温,保 持 池 温 20~25℃,经 20~30天,幼芽05~15厘米时即可播种。此法在山东省常用。 (2)室外催芽法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建一催芽池,催芽池有地 上式、半地下式2种。地上式是在地面以上垒一个四周墙高80厘 米的池子;半地下式是在地面下挖25~30厘米,地上垒50~55厘 米高的墙,其余同地上式,长宽不限。放姜种前先于底部及四周铺 5~10厘米厚的干草,然后将姜种层层放好,姜种堆放厚度不超过 50~60厘米,再在上面盖5~10厘米厚干草,最后用干草泥封住。 也可不垒池子,将姜种堆放于背风向阳处,四周盖干草,再用干草 泥封住。为了增加催芽池内部的透气性,可根据姜种多少及池的大 小,在池内姜堆上部留一个直径15~20厘米的通气孔,孔中竖插 几把高粱或玉米等作物秸秆,使其伸出顶部。经20~25天即可使 芽长到1厘米左右。此法在山东省常用。 (3)席篓、竹筐催芽法 在席篓、竹筐等容器内四周及底部垫 3~5层草纸,将晒好的姜种平放其中,排好后将口封严,然后在 厨房里用木棍搭成架子,架高22~25米,把篓、筐放置其上, 利用每天生火烧饭时产生的热气提高温度进行催芽。此法在山东省 常用。 (4)深洞催芽法 可选地势高、土层深厚的山边挖洞贮姜,种 姜贮藏期间即可发芽。用竹篓装好姜放入洞内,密封洞口,4月下 旬开洞取姜。此法在湖南省山区常用。 (5)大棚或温室催芽法 在竹筐或纸箱底部垫一层5~10厘米 厚的麦秆或草纸,将晒好的姜放入,厚度30~35厘米,上部盖一 层麦秆或草苫,将竹筐或纸箱放入大棚或温室内即可,控制棚室温 度20~25℃。此法可缩短催芽时间3~5天。 (6)阳畦及温室催芽法 在避风向阳处建深60厘米、宽150 厘米的阳畦,底部及四周铺10厘米厚干草,将晒好的种姜放入, 厚30~35厘米为宜,姜块上盖15厘米厚干草,最后盖草苫,有条 091件的还可在阳畦内铺地热线加温,保持畦温20~25℃。阳畦催芽 法姜种摆放薄,内部通气好,温度也较易控制,因而催芽时间可缩 短3~5天。在有温室的地方,可利用温室进行催芽,即先在竹筐 或纸箱内铺垫一层厚5~10厘米的干草,将晒好的姜种盛放其中, 顶上再盖一层干草,将竹筐或纸箱放入温室中,可在筐顶再盖草苫 保温,并保持黑暗状态。 不论采用哪种催芽方法,在催芽过程中,除控制好催芽温度 20~25℃,不可过低过高外,在保证透气的条件下,尽量增加覆盖 物厚度,减少水分蒸发,注意保湿,同时,催芽也应适度,幼芽适 度标准为芽长05~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