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0 12:08 作者:李先生
介壳虫又叫蚧、花虱子,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对百香果有哪些危害,百香果介壳虫长怎么样有图片吗?百香果介壳虫生长习性是怎么样,百香果介壳虫发生规律是怎么样?百香果介壳虫如何防治,百香果介壳虫用什么药可以防治?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介壳虫的若虫及雌成虫固着于寄主植物的枝条、叶柄、叶背或果实,以刺吸式口器吸食为害。介壳虫若虫能分泌蜜露致诱煤烟病发生,并常招引蚂蚁舐食共生,蚂蚁则会驱逐天敌以保护粉介壳虫。污染叶片与果实,影响光合作用,致被害枝叶生长不良,提早落叶、落果,影响果实质量与产量。
在早春树液开始流动以后,介壳虫便开始取食,雌成虫产卵后,经数日便可孵化出无蜡质介壳的可移动的小虫,为初孵幼虫。幼虫在植物上爬行,找到适宜的处所后,便把口器刺入花木植物体内,吸取汁液,开始固定生活,使寄主植物丧失营养并大量失水。受害叶片常呈现黄色斑点,日后提早脱落。幼芽、嫩枝受害后,生长不良常导致发黄枯萎。
介壳虫的体壁表面或硬化被覆1层硬壳(如盾蚧),或有粉状蜡质分泌物(如粉蚧),或体被腊质分泌物呈白色粉状、玻璃状或棕褐色壳状,因此能分泌蜡质介壳,雌虫无眼,无脚,亦无触角。雄虫则具发达之脚,触角及翅,营孤雌或两性生殖,部分种类是重要害虫。
常见的外型有圆形、椭圆形、线形或牡蛎形。幼虫具短脚,幼龄可移动觅食,稍长则脚退化,营固着生活。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壳虫等。此外,介壳虫的分泌物还可引起煤烟病。
介壳虫类昆虫的雌性成虫均无翅,头部、胸部、腹部的分界不明显,外形看来与若虫相似,有些只是个体比较大,而有些则是体色明显不同。
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营固定生活,即形成介壳。它的抗药能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体内,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其发生规律各不相同。除了有性繁殖,介壳虫还可进行孤雌繁殖。繁殖量大,产的卵90%以上均能发育,有的1年发生1代,高的可达3~4代,以1年2代来计算,1只介壳虫,1年繁殖量多达90000只。
1、彻底清除受害部位,防止蔓延。
2、适度修剪植株,促使植株通风及日照良好。
3、适度调整、增加园区空气中湿度,可抑制害虫大量繁殖。
4、根据介壳虫的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如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600倍液,或5%高效鱼藤精2000~3000倍液体,每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由于若虫孵化期前后延续时间较长,要7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5、在虫体密集成片时,喷药前可用硬毛刷刷除再行喷药,以利药液渗透。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介绍介壳虫对百香果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