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与为害:桑拟干枯病是与干枯病病状相似的一类病害。 桑拟干枯病菌,主要寄生在桑树枝条和幼树树干,常与芽枯病 并发,受害枝条不能发芽,影响春蚕饲养。 (2)病状:桑拟干枯病大多发生在枝干基部,或在伐条后的残桩 上。 生长衰弱的苗木,也常有枝枯现象。 一般一枝上病斑少则 1~2% 个,多则 10%余个,病斑常相互连接成大病斑,甚至环绕枝干一周而 枯死。 桑拟干枯病由于病原菌的种类不同,均可产生特殊的病状。 (3)发病规律:桑拟干枯病病菌大多属弱寄生菌,桑树树体衰 弱,创伤或受冻害时是病原菌侵入的重要条件。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 或子囊孢子飞散传播,在晚秋与早春伤口侵入,尤其在春季桑树发 芽前后,病情迅速发展,症状明显。 (4)防治方法: ①在冬季剪除病枝、虫枝和枯枝。春季经常检查枝条基部,若有 局部病斑出现,用锋利小刀刮去。 如病斑过多,扩展范围较大时,应 及时将全枝剪去烧毁。 并用波美 5%度的石硫合剂或 0.1%升汞水涂 布伤口消毒。 89②对发病严重的桑园,可在晚秋喷洒波美 4~5 度石硫合剂,以 预防病害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