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与为害:桑褐斑病又称烂叶病、焦斑病,此病在山西省 各蚕区普遍发生。 本病多在雨季发病,为害桑叶,条件适宜时,蔓延 很快,往往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 (2)病状:本病只为害叶片。 发病初时,在正面和背面都可见到 芝麻粒大小的水渍状暗色病斑,病斑扩展时,常受叶脉所限而呈不 规则的多角形斑, 大小为 0.2~1 厘米不等。 病斑中部淡褐至灰褐 色,周围浓褐色。病斑上生同心圆状淡红色的粉质块,以后成粉质团 块,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脱落后,露出黑色小疹状分生孢子 盘,病斑相连成片,遇高温多湿或阴雨连绵时,病叶腐烂穿孔,干燥 时中部裂开。晚秋季发病在叶柄或新梢上也常发生暗褐色长形略凹 陷的病斑。 (3)发病规律:本病发生在高温多湿年份,多湿是病害流行的关 键因素,因此在雨季阴雨连绵、日照不足、间作物多、地势低、地下水 位高的桑园容易诱发本病。 病原菌以菌丝在枝条上越冬,残叶上的 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也能越冬。 越冬病菌于来春气温升高时,产 生新的分生孢子或越冬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气流传播到叶面上引起 初次侵染。 分生孢子从侵染至出现新病斑,约经 3~5%日,病斑上形 成分生孢子盘至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约经 5~7%日,所以从侵染至再 侵染只需 10%日左右。 在桑树生长期间,若发病条件适宜,本病因多 次侵染循环,短期内可导致病害流行。 88三、桑树病虫害防治 (4)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 发病严重时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 倍液,或用 70%
甲基托布津 1500%倍液,喷布叶片,隔 10~15 天再喷一次,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②清除病原:冬季落叶后要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 冬病原。 ③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桑园要避免不合理间作,低洼多湿的桑 园要开沟排水,增施有机
肥料。本病多发蚕区,可选栽抗病力强的新 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