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豆属有野生大豆、 半栽培大豆和栽培大豆。 野生种我国各地均有发现, 为一年生攀缘性植物, 茎长可达 3~4米, 无限结荚习性, 荚小而狭长粒小, 百粒重1~3克。 籽 粒蛋白质含量较高, 脂肪含量较栽培大豆低。 短日性强, 对不良 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栽培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适于各种生态 4 大豆种植技术问答条件和人类需要的品种类型。 栽培种的脂肪含量为12%~24%, 蛋 白质含量为32%~44%, 个别高于50%, 百粒重10~40克。 介于野生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还有中间类型, 称半栽培种, 如 东北、 华北的秣食豆, 长江流域的泥豆、 马料豆、 小豇豆, 陕晋 两省北部的小黑豆均属此类型。 (2) 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 可分为: 春大豆、 夏大豆、 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 我国以春大豆为主。 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种, 十月份收获, 十一月份开始进入流通渠道。 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 河北、 山西中北部、 陕西北部及西北各省 (区)。 夏大豆大多在小麦等冬季作物收获后播种, 耕作制度为麦豆 轮作的一年二熟制或二年三熟制。 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淮平原和长 江流域各省区。 秋大豆通常是早稻收割后播种, 当大豆收获后再播冬季作 物, 形成一年三熟制。 我国浙江、 江西的中南部、 湖南的南部、 福建和台湾种植秋大豆较多。 冬大豆主要分布于广东、 广西及云南的南部。 这些地区冬季 气温高, 终年无霜, 春、 夏、 秋、 冬四季均可种植大豆。 所以这 些地区有冬季播种的大豆, 但播种面积不大。 我国大豆产区通常分为北方春大豆区、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 南方大豆栽培区。 按照播种区生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① 春大豆型包括北方春大豆型、 黄淮春大豆型、 长江春大 豆型、 南方春大豆型。 其短日性弱, 北方春大豆型和长江春大豆 型中的极早熟和部分早熟品种, 在较长光照甚至不间断光照的条 件下仍能开花。 ② 夏大豆型又分黄淮夏大豆型和南方夏大豆型, 其短日性 第一章 大豆基础知识 5较强, 在16小时日长下即不能开花。 ③ 秋大豆型短日性极强, 在14小时日长下即不能开花。 ④ 冬大豆型分布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以两广南部为 主, 11月秋熟作物收后播种, 翌年3~4月收获。 短日性较弱。 (3) 大豆按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分类。 大豆按其种皮的颜色可分为五大类: 黄大豆、 青大豆、 黑大 豆、 其他色大豆和饲料豆。 其中, 黄大豆约占大豆总量的90% 以上。 在我国, 以纯粮率为大豆主要划等指标, 共分为五等 (大 连大豆的交割等级为国标一等到四等黄大豆)。 ① 黄大豆: 种皮为黄色。 按粒形又分东北黄大豆和一般黄 大豆两类。 ② 青大豆: 种皮为青色。 ③ 黑大色: 种皮为黑色。 ④ 其他色大豆: 种皮为褐色、 棕色、 赤色等单一颜色大豆。 ⑤ 饲料豆 (秣食豆)。 按粒形分为圆形、 椭圆形、 扁圆形、 长椭圆形、 肾形。 (4) 大豆按用途分类: 油用、 食用、 饲用、 绿肥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