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白斑病为低温型病害, 长江流域春、 秋时的雨季均有发 生; 北方从8月中下旬开始发生, 9月份为发病盛期。 植株生长衰弱 易发病。 (1)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 初生病斑散生灰白色至淡褐色 近圆形细小斑点, 逐渐扩大直径为6~15毫米, 病斑中部渐变为白色 或灰白色, 外围有污绿色晕圈或斑, 边缘呈湿润状, 潮湿时病斑背面 呈现暗灰色霉状物, 后期病斑半透明, 薄如窗纸, 有时开裂、 穿孔。 严重时数个病斑合并成不规则大斑, 致叶片干枯。 在潮湿条件下, 病 斑表面产生暗灰色霉状物。 (2) 防治方法 ① 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春季适期早播, 与非十字花科蔬 菜实行2~3年轮作。 施足
基肥, 增施磷、
钾肥。 适度灌水, 雨后排 第二章 小白菜 143水。 及早摘除初发病病叶并深埋。 ② 种子 消 毒 种 子 用 50℃ 温 水 浸 种 20 分 钟, 或 用 种 子 重 量 0.4%的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 可选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 或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 粉剂400~500倍液、 5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40% 多·硫悬浮剂800倍液、 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65%万霉 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0%混 杀硫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每7天一次, 连续防治 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