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什么是春化现象?春化现象在作物栽培中的意义

2024-10-08 12:43 作者:李先生  

秋冬播种的冬性植物在种子发芽或苗期生长阶段需要经受一段时期的低温,到第二年才能和春播植物一样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春化现象。

需要春化的植物包括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如萝卜、甜菜、荠菜、天仙子等),一些一年生冬性植物(如冬小麦等)和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牧草)。

春化作用是温带地区植物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条件之一,但植物种类或品种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亦有差别。北方原产的冬性品种对低温要求严格,需要温度低(0~5℃)且时间长(30~70日);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冬性品种要求的温度稍高(3~6℃),且要求的时间也比较短(10~15日)。

总体而言,对大多数要求低温的植物而言,最有效的春化温度在0~17℃,春化的时间为几日至3个月。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化处理可促进成花。多年生木本植物,有的需年年通过春化才能成花;有的在前一年夏天已发生花芽分化,但营养芽和花芽的休眠需经低温,翌春才能萌芽开花。

植物春化时除了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外,还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有机营养物质及适宜的光照长度的配合。如天仙子需要低温与长日照配合,才能促进花芽分化,引起开花结实。

春化现象与昼夜温周期或季节温周期现象不同。温周期主要影响营养生长、成花数量、坐果率高低或果实大小等,对诱导成花的影响则较少。

实验表明,植物在春化作用中感受低温的部位是分生组织和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通常是茎尖端的生长点,此外萌发的种子、休眠芽、幼苗乃至整体植物等也可成为感受低温处理的部位。感受到低温刺激后主茎生长点可以把刺激完全传给后期形成的各级侧枝的生长点。

通过春化后,植物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呼吸速率、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激素水平等。主要表现在:非还原糖、核酸、组蛋白的量增加,原生质的透性加大,抗坏血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呼吸、光合和蒸腾强度加强,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加。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而导致成花的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农作物发生药害后有什么补救措施 下一篇: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