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可利用塑料大棚、 中棚中的茄果类、 瓜类、 豆类等蔬菜的 早熟栽培间套作苋菜或大、 中棚栽培 (彩图71), 是早春棚栽蔬菜 上市最早的品种之一, 效益较好。 (1) 品种选择 苋菜品种分为圆叶种和尖叶种。 大棚早熟栽培 宜选用尖叶种, 如广州柳叶苋、 尖叶红米苋、 尖叶花红苋等, 叶披 针形或长卵形, 先端尖, 生长较快, 较早熟。 (2) 整地施
基肥 选择排灌方便、 杂草少的地块, 在播种前 10~15天翻耕土壤, 翻耕深度在15~20厘米, 亩施腐熟优质土杂 肥5000千克、 三元
复合肥25千克、 石灰150千克, 将土块整细耙 匀, 使床土耕作层深厚肥沃松软。 在土肥充分混匀后作畦, 宜深沟 146高畦, 畦宽1.2~1.5米。 整地后即覆盖大棚膜, 必要时可在大棚 内搭建小拱棚, 并覆盖薄膜预热。 (3) 适时播种 在长江流域, 可从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 凡采收嫩叶和幼苗的都要采用撒播。 早春播种的苋菜因气温低出苗 率差, 应多播一些, 每亩播种量1~2千克。 播种宜在冷尾暖头天 气进行, 在苗床精整拍实的基础上, 将种子均匀撒播, 并覆盖厚约 0.5厘米的细土, 轻轻拍实浇透水, 畦面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然后 搭建成小拱棚、 覆盖薄膜保温。 夜温低时, 需在小拱棚上覆盖草 片、 遮阳网或无纺布等保温材料。 (4) 田间管理 ① 温度管理 早春播种的苋菜, 由于气温较低, 播种后7~10 天内以闭棚保温保湿为主, 种子发芽出土后, 迅速揭去地面覆盖的 地膜, 一般晴天中午可适当通风, 气温较低时, 夜间则应加强覆 盖。 在大棚内日平均温度达到20℃ 时, 可拆去小拱棚。 进入3月 下旬后, 气温上升, 晴天中午通风时间应适当延长, 使大棚的温度 不高于32℃。 ② 肥水管理 出苗后, 如果畦面干燥, 可适当洒水, 当植株 具3~4片真叶时, 可选择晴暖中午洒水, 棚内补水必须及时, 如 遇雨涝, 应立即排水防涝。 当幼苗有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 12天以后进行第二次 追肥, 当第一次采收苋菜后, 及时进行第三次追肥, 以后每采收一 次追肥一次。 均施以速效
氮肥为主, 每亩施
尿素10千克左右, 不 宜用粪肥, 也不宜用碳酸氢铵。 ③ 病虫害草防治 苋菜早春栽培病虫害较少, 有时有猝倒病 发生, 可在控制大棚湿度的基础上, 用
百菌清等药剂防治, 蚜虫可 用
吡虫啉或抗蚜威等药剂防治。 苋菜播种量较大, 出苗紧密, 在采 收前杂草不易生长, 当采收后苗距加大、 杂草生长较快时, 要及时 清除杂草。 (5) 采收 春播苋菜, 播种后40~45天, 当植株具7~8片真 叶, 株高10~15厘米时, 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采收, 第一次宜间 147拔过密植株, 以后的各次采收用刀割取幼嫩茎叶即可, 一般可连续 采收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