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干尖 (彩图38), 又叫干梢。 在韭菜生产中, 常见叶片生长 缓慢、 细弱, 外叶枯黄, 有时嫩叶轻微黄叶, 外部叶片黄化枯死, 叶 168 葱蒜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尖枯萎, 逐渐变褐色; 或变为枯白色; 有的外叶叶尖变褐, 然后渐渐 枯死, 中部叶片变白。 其发生原因有土壤酸化、 有害气体危害、 高温 侵袭、 冷冻害、 微量元素缺乏、 土壤缺水等。 (1) 土壤酸化 韭菜适宜在 pH5.6~6.5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发育, 当土壤中大量施用硫酸铵、 过磷酸钙、 粪稀、 饼肥等
肥料后, 会使土壤酸化而引起酸性危害。 韭叶生长缓慢、 细弱、 外叶干黄。 防治办法: 选择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的壤土来栽培韭菜。 施入足 够的有机肥作
基肥, 每亩施腐熟厩肥量, 肥沃菜地为2000~2500千 克, 一般菜地为4000~5000千克。 追施硫铵、 碳酸氢铵、
尿素等化 肥, 一次用量不要过多, 不要地面撒施, 防止撒在叶片上。 土壤偏酸 或偏碱要进行改良, 如土壤过酸可亩施石灰粉150~200千克以中和 土壤酸碱性。 注意保护地不宜用石灰调节土壤酸度, 以防产生氨气。 (2) 有害气体 扣棚前大量施用碳酸氢铵, 或扣棚膜后追施碳 酸氢铵, 或在地面撒施
尿素、 棉籽饼等, 或在含石灰多的土地上施用 硫酸铵等, 都可能造成棚室内积累过量氨气而造成氨害。 当棚内氨气 浓度达5毫克/千克时, 韭菜即可受害。 表现为叶片呈水渍状、 无光 泽, 后叶尖枯黄逐渐变褐色, 或新老叶片上部均呈灰白色, 受害长短 整齐一致。 若土壤中施用大量硝酸铵等
肥料, 则阻碍了土壤中的硝化 作用, 使土壤酸化, 易形成亚硝酸气体。 当棚内亚硝酸气体浓度达到 2~3毫克/千克时, 韭菜即可表现出中毒症状, 叶尖变白枯死。 预防办法: 扣棚前后不要施入直接或分解后可产生氨气的
肥料, 施肥量不能过多。 发现氨气危害, 在通风换气的基础上, 抓紧在叶面 喷用1%食醋溶液, 以减轻危害。 发现亚硝酸气危害, 同样要通风换 气, 然后抓紧喷用800~1000倍小苏打水溶液。 (3) 高温侵袭 韭菜长时间处于35℃ 以上高温, 持续时间超过 3小时, 而且空气比较干燥时, 就可能造成外叶叶尖开始变成
茶褐 色, 然后 叶 片 逐 渐 枯 死, 导 致 中 部 的 叶 片 叶 尖 或 整 个 叶 片 变 白、 变黄。 预防办法: 在日光温室第一刀韭菜生长期间, 温度白天为17~ 23℃、 夜间为10~12℃, 维持10~15℃ 的昼夜温差。 在随后的各刀 韭菜生长期间, 温度可适当提高2~3℃, 但不宜超过30℃。 遇高温 时及时通风或浇水。 第三章 韭菜 169(4) 冷害或冻害 当温度低于10℃ 时, 韭菜易发生冷害。 当温 度降至-3~-2℃易发生冻害。 而露地越冬韭菜因土壤不断冻结与融 化, 使土壤产生裂缝, 拉伤 (断) 韭菜须根, 使植株受害, 叶片白尖 或烂叶, 或受冻韭菜叶尖出现水渍状斑, 后变成黑褐色枯死。 或露地 越冬韭菜出现叶枯症状。 预防措施: 进入低温季节后, 加强温度观测, 积极采取覆盖保温 措施, 避免受冷受冻。 露地越冬韭菜叶枯症状, 待气温升高后就可自 然消失。 若发生冷害, 积极采取防寒保温措施, 提高温度。 若发生冻 害, 需采取断续遮光、 缓慢升温等措施, 使受冻植株慢慢恢复原状。 然后加强管理, 促使植株恢复生长。 (5) 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 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 也会引起叶 干尖。 缺锌, 心叶黄化; 缺钙, 中心叶黄化, 部分叶尖枯死; 缺镁, 外叶黄化枯死。 缺硼, 中心叶黄化, 而硼过剩则叶尖枯死。 锰过剩, 中心叶轻微黄化, 外叶黄化枯死。 预防措施: 在
基肥施用中, 亩施入韭菜专用微肥5千克, 在追肥 中要经常配合追施1~2千克专用微肥。 发现缺乏微量元素, 应及时 根外喷施。 (6) 土壤缺水 土壤中水分不足时常可引起干尖。 韭菜的叶片 可以表现出耐旱的特征, 根系需水较多, 空气相对湿度60%~70%, 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80%~9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在幼苗期吸水 能力弱, 但也不能缺水, 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80%~90%为宜。 韭 菜叶片生长要求的空气湿度为60%~70%, 所以, 韭菜生长期间不 能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