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俗称吊丝虫、方块蛾、小青虫、两头尖,属鳞翅目、菜 蛾科。寄主有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可造成蔬菜产量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的达80%以上。 (1)为害症状 初龄幼虫仅能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 形成一个个透明斑,俗称 “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 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为害心叶,影响包心。 (2)形态特征 (表13) 表 13 小菜蛾各发育阶段形态识别要点 成虫 灰褐色小蛾,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翅狭长,前翅后缘呈黄 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呈鸡尾状。停息时,两翅覆于体背 成屋脊状。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 幼虫 幼虫为深褐色,后变为黄绿色至绿色,纺锤形,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 由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的两个“U”形纹,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0 毫米,黄绿色,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腹部第 4~5节膨大,整个虫体呈纺锤 形,臀足向后伸长 卵 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成淡黄绿色, 有光泽 蛹 长5~8毫米,外有灰白色网状薄茧,纺锤形,多附着在叶片上 (3)发生规律 此虫一年发生多代,各地不一,南方可终年发 生,一年可以发生10~14代,世代重叠。发育适温20~30℃,南 方一般在3~6月和8~11月发生,呈两个高峰。夏季由于高温多 雨对小菜蛾发育不利。以第二代 (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害重, 其发生量的大小和防治好坏直接影响全年的发生为害。大面积连片 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特别是处于苗期的作物与茬口易于受严重为 害,多年重复种植尤甚,长期、大剂量使用单一
农药,容易使小菜 蛾产生抗药性,造成害虫猖獗。 成虫产卵喜欢散生,每株上只产卵1~2粒,分散性很强。一 块菜地只要有数十头成虫就会出现大量幼虫为害植株。卵粒位于植 株基部及叶脉凹陷处,不易被水冲刷失落,初卵幼虫随即潜入叶片 上下表皮层内取食,进入二龄期幼虫爬至叶背面及心叶啃食,此期 801幼虫十分活跃,受惊后扭动身体后退并吐丝下垂潜逃迁移,故有 “吊死虫”之称。成虫白天隐藏于叶背面,只在受惊时作短距离飞 行,喜欢在19:00~23:00活动,在植株间短距离飞翔产卵,由于 小菜蛾各虫态阶段都具有隐蔽性,喷施防治药液后,卵粒、幼虫潜 叶期、蛹期及成虫期都不易接触到,药杀作用很低,只有对从潜叶 钻出的幼虫才能起到触杀作用。因此,喷药时要注重质量,必要时 要连续多次施药。 (4)防治措施 ① 清洁田园 田间只要有十字花科蔬菜及其野菜,就有小菜 蛾生存的可能,因此,冬季露地栽培、留种植株及保护地栽培的叶 菜都是越冬的虫源地,虫量较集中,害虫抗性也是最弱的。蔬菜收 割后,或在早春虫子活动前,彻底清除菜地残株、枯叶,可以消除 大量虫源。 ② “拆桥”防治 夏季6~7月,十字花科蔬菜栽培较少,小 菜蛾集中在夏甘蓝、夏花椰菜、夏萝卜、夏白菜等蔬菜上,由此 “搭桥”逐步转移到秋季大面积栽培的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抓住 这些蔬菜上的小菜蛾越夏虫源防治,既在小面积上杀灭了小菜蛾, 又防止迁移扩散至秋菜上,即 “拆桥”防治。 ③ 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也可 在傍晚于田间安置盛水的盆或碗,在距水面约11毫米处置一装有 刚羽化雌蛾的笼子,进行诱杀成虫。或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每 亩用诱芯7个,把塑料膜4个角捆在支架上盛水,诱芯用铁丝固定 在支架上弯向水面,距水面1~2厘米,塑料膜距蔬菜10~20厘 米,诱芯每30天换1个。 ④ 生物防治 可选用 5% 氟啶脲乳油 1000~2000 倍液,或 5%四氟脲乳油1000~2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1000~2000倍 液、20%
灭幼脲胶悬剂 500~1000 倍液、5%
氟铃脲乳油 1000~ 2000倍液以及20%杀铃脲悬乳剂等。喷洒后,使菜蛾幼虫因旧皮 蜕不下,新皮又长不出来而死亡。使用时,应掌握在害虫的幼龄期 施用,且每年内只施用1~3次,不能频频施用,以免产生抗性, 901最好与其他
农药交替施用。 ⑤ 细菌
杀虫剂防治 如高效苏云金杆菌粉剂,连续防治2~3 次,每亩用药50~100克,对水50千克喷雾。在施用细菌性杀虫 剂时要注意施用剂量不宜过高或过低,要重点防治低龄幼虫,特别 是1~2龄的幼虫,要避免高温时施药,最好在晴天下午4时左右 或阴天进行,但低于15℃时不宜施药,施药部位要喷洒菜叶背面。 ⑥ 化学防治 无公害
农药有2%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46% 杀·苏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混合液,或菜青虫颗粒体病毒
杀虫剂 1000倍+20%除·辛乳油1500倍混合液等。此外,还可选用50%
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10%
联苯菊酯乳油8000倍液、25%高 效
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阿维菌素30~40毫升/亩、5% 多杀霉素70~100毫升/亩等喷雾防治,连续防治3次。实行轮换 用药。按照防治指标、防治适期,重点保护幼苗、心叶,喷射小菜 蛾幼虫聚集的叶背,同时,严格执行
农药的安全隔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