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花生田的主要杂草有哪些? 如何防除?

2024-10-07 12:38 作者:李先生  

(1) 反枝苋 别名红枝苋、 野苋菜、 西风谷, 苋科一年生晚春 性杂草, 主要分布在东北、 华北和西北等地。 适应性强, 不同条件 下的花生田均有生长。 不耐阴, 在高秆作物田生长不良。 多数5~ 6月份出苗, 7~8月份开花, 8~9月份成熟。 出苗期可持续到8 月份。 种子边成熟边脱落, 经过越冬才能发芽出苗, 种子被牲畜整 粒吞食后排出体外仍能发芽。 埋在深层土壤中可保持 10 年的发 芽力。 ① 形态识别 株高80~100 厘米, 茎直立, 茎圆形, 肉质, 有分枝, 上面密生着短柔毛。 叶互生, 有长柄, 叶片倒卵形或卵状 披针形, 先端微凸或微凹, 基部广楔形, 边缘有细齿。 花序圆锥 状, 顶生或腋生, 密集成直立的长穗状花簇, 多刺毛。 花呈白色, 具有1条浅绿色的中脉。 胞果扁球形, 包在花被里。 种子接近球 形, 棕黑色。 ② 防治办法 可用西草净、 草酮、 乙草胺等防除。 (2) 马唐 又称鸡窝草、 鸡爪草、 叉子草、 面条筋、 盘鸡头、 线草、 抓地秧、 爬地虎等,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我国南北各 地都有分布。 现在马唐已成为农田伴生杂草。 在北方花生产区, 每 年春季3~4月发芽出土, 茎叶细长, 当长出5~6片真叶时, 开始 向地面倒伏进行匍匐生长, 节节生长出不定根芽, 又不断长出新的 茎秆, 到8~10月可发生数代。 由于马唐适应性强, 生长快, 繁殖 力很强, 生长在花生地里可夺走土壤中大量的肥水, 占据花生生长 151花生优质高产问答 空间, 严重影响花生生长发育, 造成大幅度减产。 ① 形态识别 株高40~100 厘米, 上部直立。 秆光滑无毛, 从基部倾斜生长, 着地后上面的节易生根; 叶片条状披针形, 两面 稀疏地生长着一些软毛或无毛; 有3~10枚总状花序, 呈指状生长 在秆顶; 通常有两个小穗, 一个有柄, 一个无柄, 成两行分别着生 在穗轴的一侧。 颖果透明, 椭圆形。 常用种子繁殖。 ② 防治 方 法 可 用 扑 草 净、 甲 草 胺、 异 丙 甲 草 胺 等 除 草 剂 防除。 (3) 凹头苋 别名野苋菜、 光苋菜, 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 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主要危害棉花、 大豆、 甘薯、 玉米等农作物。 凹头苋常生长在湿润而肥沃的农田, 但同时也比较耐旱, 是夏播旱 田中的常见杂草。 在我国每年5~6月份出苗, 幼苗数量较多, 7~ 8月开花, 8~10月结果。 ① 形态识别 凹头苋的成株高10~30厘米, 全株无毛。 茎从 基部分枝, 绿色或紫红色, 呈伏卧状上升。 叶片卵形, 顶端凹缺, 基部宽楔形。 花簇腋生在枝的上端, 集成穗状花序或圆锥状花序。 胞果卵形, 略扁, 不开裂, 稍皱缩。 种子黑色且边缘呈环状, 通常 用种子繁殖。 ② 防治方法 可用西草净、 草酮、 乙草胺等防除。 (4) 稗草 稗草是一年生禾本科稗属植物的总称, 又称稗子、 芒稗、 水稗草, 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 常发生在晚春或夏季, 主要生长在湿地或水中, 是沟渠、 水田及其周围环境的常见杂草。 春季地温稳定在10℃ 以上时开始出苗, 7~8月开花, 8~9月成 熟。 土壤湿润, 无水层时, 发芽率最高。 稗草大发生时, 农田里成 片成片地都是稗草, 与作物争肥争光, 严重抑制农作物的生长。 ① 形态识别 株高50~130厘米, 秆直立或基部倾斜, 无毛, 丛生。 叶鞘扁, 松弛, 绿色或微带紫色; 无叶舌, 叶片条形, 中脉 比较宽, 呈白色。 花序绿色或紫绿色, 呈圆锥形。 颖果呈白色, 椭 圆形。 稗草主要用种子繁殖。 ② 防治方法 可用丙草胺、 五氟磺草胺 (稻杰) 等防除。 (5) 千金子 别名续随子、 打鼓子、 一把伞、 小巴豆、 看园 152第三章 花生优质高产疑难解析 老。 禾本科一年生杂草, 分布在华东、 华中、 华南和四川、 贵州等 地, 主要危害水稻等水生作物。 千金子常发生在水边湿地, 在直播 稻田和栽秧后缺水的稻田, 千金子往往危害比较严重。 在我国每年 的6~7月开花, 8月结果。 ① 形态识别 株高30~90厘米, 秆丛生, 上部直立, 基部膝 曲, 光滑无毛。 叶片条状披针形, 无毛; 叶鞘无毛, 大多短于节 间; 叶舌膜质, 多撕裂具小纤毛。 圆锥花序, 小穗有短柄或近无 柄, 排列在穗轴的一侧, 顶端紫红色。 颖果长圆形。 通常用种子 繁殖。 ② 防治方法 可用五氟磺草胺、 精 唑禾草灵等防除。 (6) 狗尾草 又名谷莠子, 禾本科一年生晚春杂草。 我国南北 方花生产区均有分布。 狗尾草根系发达、 抗旱耐涝、 适应性强, 多 在4~5月份出苗, 7~8月份开花, 8~9月份成熟。 生长在花生田 里对花生生长构成严重威胁。 ① 形态识别 茎直立或茎部膝曲, 通常丛生。 叶鞘圆形, 短 于节间, 有毛, 叶舌纤毛状。 叶片线形或纤状披针形, 基部渐狭呈 圆形开展。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株高30~80厘米不等, 分蘖力较 强, 簇生, 每茎有一个穗状花序, 长5厘米左右, 3~6个小穗簇 生在一起, 小穗基部有5~6条刺毛, 果穗有0.5~0.6厘米长的 芒, 棒状果穗形状与狗尾相似。 每簇狗尾草可产种子0.3万~0.5 万粒, 种子可存活20年以上。 ② 防治方法 可用甲草胺、 乙草胺、 异丙甲草胺等防除。 (7) 蟋蟀草 又名牛筋草、 蹲倒驴, 禾本科一年生杂草。 旱田 杂草, 每年春季出苗, 一年可长两茬。 根系发达, 茎秆粗壮, 很难 拔除。 蟋蟀草耐旱耐瘠薄, 吸水肥能力很强, 在花生地里生长, 严 重影响花生产量和质量等级。 ① 形态识别 根须状, 秆扁, 自基部分枝, 斜生或偃卧, 秆 与叶强韧, 不易拔断, 高10~60厘米, 叶鞘压扁而有脊, 叶舌短。 叶片条形, 扁平或卷折, 无毛或上部具有柔毛。 穗状花序2~7枚, 呈指状排列于秆顶, 每株结籽0.4万~0.5万粒, 边成熟边脱落, 落地种子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 小穗无柄, 有花3~6朵, 成2行, 153花生优质高产问答 紧密着生于宽扁穗轴之一侧, 颖披针状, 不等长, 有脊, 外颖短, 内颖长。 ② 防治方法 可用扑草净、 甲草胺等防除。 (8) 白茅 俗名甜根草、 茅草, 多年生禾本科根茎类杂草。 多 分布在河滩冲积砂土地上, 繁殖力很强, 生长迅速, 随风飘落的种 子在一处长出一株, 很快就形成一片杂草, 为花生田恶性杂草。 ① 形态识别 有长匍匐根状茎横卧于地下, 蔓延很广, 黄白 色, 每节有鳞片和不定根, 有甜味 (故名甜根草)。 茎秆直立, 高 30~80厘米, 叶片条形; 圆锥花序紧缩成穗状着生于茎秆顶端。 穗成熟后, 小穗自柄上脱落, 随风传播。 茎分枝能力很强, 即使埋 在土里很深的根茎, 也能发生新芽, 向地上长出新的枝叶。 ② 防治方法 用 草酮加大药量防除。 (9) 马齿苋 俗称马齿菜、 蚂蚱菜、 马舌菜, 马齿苋科一年生 肉质草本植物。 马齿苋是遍布全国旱地的杂草之一。 在北方每年 4~5月发芽出土, 6~9月开花结实。 茎枝顶端生有3~5朵无梗黄 花, 圆锥形蒴果, 每株可产5万多颗种子。 马齿苋根系吸水能力 强, 特别耐旱。 将其茎枝切成碎块, 无须生根也能开花结实, 繁殖 快, 生命力顽强。 ① 形态识别 由茎部分枝四散, 全株光滑, 带紫红色, 无毛, 肉质多汁。 叶互生, 有时对生, 叶柄极短, 叶片倒卵状匙形, 基部 广楔形, 先端圆或半截或微凹, 全缘。 ② 防治方法 用乙草胺、 西草净防除, 或进行地膜覆盖。 (10) 藜 俗名灰菜、 灰灰菜, 藜科一年生早春阔叶杂草, 在 我国南北方分布较广, 尤其麦田里更多。 4~5月发芽出苗, 9月结 籽, 每株产种子7万~10万粒, 种子可在地里存活30年以上。 适 应性强, 抗寒、 耐旱, 喜光喜肥, 在适宜条件下能长成多枝的大株 丛, 在不良 条 件 下, 株 小, 也 能 开 花 结 实。 在 花 生 田 里 的 危 害 性大。 ① 形态识别 灰菜根系十分发达, 植株高大 (约2米高), 茎 直立, 上部多分枝, 常有紫斑。 叶互生, 有细长柄, 叶片变化较 大, 大部为卵形、 菱形或三角形, 先端尖, 基部广楔形或楔形, 边 154第三章 花生优质高产疑难解析 缘疏具不整齐的齿, 叶片多, 吸水肥能力非常强, 植株遮光量大, 种子繁殖力很强。 叶片背面生白粉, 花顶生或腋生, 多花聚成团伞 花簇。 ② 防治办法 用乙草胺、 草酮、 西草净防除。 (11) 香附子 又称三棱草、 旱三棱、 回头青。 莎草科多年生 杂草, 多生长在沙土地里, 广泛分布于南北方沙土旱作花生产区。 4月初块茎、 鳞茎和少量种子发芽出苗, 5月大量繁殖, 6~7月开 花, 8~10月结籽, 并产生大量地下块茎。 在生长季节, 如果只锄 去地上部植株, 其地下茎 1~3 天后又能重新出土, 故称 “回头 青”, 对花生危害大。 ① 形态识别 茎直立生长, 基部圆形, 上部三棱形, 叶片呈 线状, 茎顶端有3个花苞, 小穗线形, 排列呈复伞状花序, 小穗上 开10~20朵花, 每株产0.1万~0.3万粒种子。 有性繁殖靠种子, 无性 繁 殖 靠 地 下 茎。 地 下 茎 分 为 根 茎、 块 茎 和 鳞 茎, 繁 殖 力 非 常强。 ② 防治办法 用扑草净、 西草净等防除。 (12) 蓟 有小蓟和大蓟, 俗名 “刺儿菜”, 菊科多年生杂草。 分布在全国各地。 多数 5~9 月 间 可 随 时 萌 发, 6~7 月 份 开 花, 7~8月份成熟。 蓟不但与花生争夺养分和阳光, 而且是蚜虫传播 的中间寄主植物。 ① 形态识别 有根状茎, 地上茎直立生长, 小蓟株高20~50 厘米, 大蓟株高50~100厘米, 茎叶互生, 在开花时凋落。 叶矩形 或长椭圆形, 有尖刺, 边缘有刺, 有的有齿裂。 头状花序单个着生 于茎顶端, 雌雄异株, 花冠紫红色, 在4~5月开花。 主要靠根茎 繁殖, 根系相当发达, 可深达2~3米, 根茎上有大量的芽, 每个 芽均可繁殖成新的植株, 再生能力很强。 ② 防治办法 用 草酮、 西草净、 乙草胺等防除。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无公害花生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有哪些? 下一篇:杨梅酒怎么做,饮用的好处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