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是弱寄生菌, 在花生生长后期能侵染花 236第四章 花生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生荚果、 种子, 虽然受侵染种子能引起贮藏期间霉变, 播种后种子 霉烂、 缺苗以及影响幼苗的生长, 但它所产生的代谢产物———黄曲 霉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对人的危害更受到社会的高 度重视。 常见的花生黄曲霉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 B1、 黄曲霉毒 素 B2、 黄曲霉毒素 G1、 黄曲霉毒素 G2 这4种, 其中以黄曲霉毒 素B1 毒性最强, 产毒量最大。 花生是最容易受黄曲霉菌侵染的作 物之一, 黄曲霉毒素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 通常热带和*** 带地区花生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比温带地区严重。 黄曲霉菌的感染开 始发生在田间, 特别是在花生生长后期。 收获后不能及时晾晒, 以 及贮藏不当, 都可加重黄曲霉菌的感染和毒素污染。 (1) 发病症状 受病菌感染的种子播下后, 长出的胚根和胚轴 受病菌侵染易腐烂, 造成烂种、 缺苗。 花生出苗后, 黄曲霉病菌最 初在之前受感染的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边缘的坏死病斑, 上面着生大 量黄色或黄绿色分生孢子。 病斑可以扩展到显露的胚根和胚轴, 造 成坏死。 当病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时, 病株生长严重受阻, 叶片褪绿 呈淡绿色, 叶脉清晰, 叶尖突出, 病株矮小; 根系发育明显受阻, 缺乏次生根系统, 亦称黄曲霉毒根。 花生收获前受土壤中病菌感染, 菌丝通常在种皮内生长, 形成 白色至灰色、 致密的菌毡。 荚果和种仁感染部位长出黄绿色分生孢 子, 收获后, 条件适宜时, 病菌在贮藏的荚果、 种仁中迅速蔓延。 严重时, 整 个 种 仁 布 满 黄 绿 色 分 生 孢 子, 同 时 产 生 大 量 黄 曲 霉 毒素。 (2) 发病规律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中的黄曲霉 菌均可直接侵染花生果针、 荚果和籽仁。 影响黄曲霉菌田间感染的 因素有如下几点: ① 花生生育后期遭遇干旱是影响黄曲霉菌侵染花生的重要因 素。 在干旱条件下, 花生荚果含水量降低, 导致代谢活动减弱, 对 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随之下降, 有利于黄曲霉菌侵染。 当土壤干旱 导致花生种子含水量降到30%时, 种子容易受黄曲霉菌感染。 ② 花生田间管理和收获时受损伤的荚果以及由于土壤温度和 湿度波动引起的种皮自然破裂, 都可以增加黄曲霉菌的感染。 黄曲 237花生优质高产问答 霉菌易从伤口侵染, 并在籽仁上迅速繁殖和产毒。 ③ 地下害虫如蛴螬、 金针虫等为害花生荚果不仅直接把黄曲 霉菌带进受害荚果, 而且破损部位也为黄曲霉菌的侵染增加了机 会。 此外, 锈病、 叶斑病、 茎腐病等真菌病害引起早衰甚至枯死的 花生植株荚果, 受黄曲霉菌感染率也较高。 ④ 花生黄曲霉菌感染与土壤类型相关。 国外报道, 在变性土 中种植花生较淋溶土感染少, 可能与土壤黏度和持水性有关。 以水 旱轮作地土壤含菌量高, 其次为水田, 旱地最少。 ⑤ 适时收获的花生受黄曲霉菌侵染的较少, 而延迟收获的花 生黄曲霉菌感染率较高。 延迟收获花生的过熟果, 特别是含水量高 于30%的种子, 显著增加了黄曲霉菌感染的机会。 ⑥ 花生品种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生毒素的抗性存在明显差 异。 研究表明, 种皮在抗黄曲霉菌侵染中起关键作用, 具有完整种 皮的花生才能表现出抗侵染性。 (3)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多种病害的花生品种 从理论上看, 选用抗黄曲霉 病的花生品种是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南方选用 早熟品种, 使收获期提前, 避开收获时的雨季, 也是避免黄曲霉菌 感染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② 种植地块的选择 土壤中真菌的种类, 因生态类型和土壤 类型而异, 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有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 轻 质壤土中, 青霉菌属种类占优势; 中度壤土, 镰孢属种类占优势; 黏重土, 曲霉菌属种类占优势。 花生生长后期土壤含水量低时, 黄 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迅速繁殖, 成为优势菌群体。 因此, 种植花生 的田块, 以选择轻壤或沙壤土为最好。 地势要平坦、 肥沃、 排灌方 便, 没有工业和城市污染, 避免连作。 ③ 施肥管理 施肥以
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
基肥以有机肥为 主, 追肥宜早不宜迟。 一般中等田块每亩用有机肥1000~3000千 克+过磷酸钙50千克混沤25天后全层施肥, 起畦后开穴前再施用 花生专用肥 20 千克/亩于畦面。 开花期每亩施花生专用肥 10 千 克+
尿素5千克。
氮肥不宜过多,
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 倒 238第四章 花生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伏。 病虫害多, 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加重。 ④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有利于花生稳健生长和适 时收获, 合理密植能保证花生群体通风透光, 调整土壤温度和湿 度,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从而对黄曲霉菌侵染起到控制作用。 ⑤ 加强病虫害防治, 减少黄曲霉菌侵染途径 土壤中的蛴螬、 螨类、 螟虫、 线虫等害虫侵袭花生荚果将所携带的黄曲霉菌传染给 花生, 土壤中的黄曲霉菌从虫损部位感染荚果, 受地下害虫侵袭的 花生荚果黄曲霉毒素含量通常很高。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 可 用广谱性
杀虫剂如
辛硫磷等在播种时沟施, 或用
毒死蜱颗粒剂施 墩, 对花生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因外因感染锈病、 叶斑病而枯死的花生, 其荚果黄曲霉菌感染 率也很高。 喷施
杀菌剂防治叶斑病, 防止花生早衰, 特别是花生生 育后期, 花生白绢病容易引起花生茎腐、 果腐, 喷施
甲基硫菌灵、 木酢液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⑥ 结荚期和荚果充实期免中耕培土 在结荚期和荚果充实期 中耕、 除草、 培土等, 容易造成荚果破损而感染黄曲霉菌, 因此, 采用播种后喷
乙草胺、
异丙甲草胺除草剂或用除草地膜覆盖栽培, 防除杂草, 对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有较好的作用。 ⑦ 合理排灌 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因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可 引起种皮和荚果自然爆裂, 特别是花生生长后期 (收获前1个月) 遇到干旱和高温可显著提高黄曲霉菌侵染及产毒率。 田间荚果的含 水量在14%~30%时最易受黄曲霉菌感染。 在干旱情况下, 黄曲 霉菌侵染的起始温度为25~27℃, 最适温度为28~30℃。 正常灌 溉时, 不管土壤温度多少, 完好的荚果均无黄曲霉菌感染, 干旱期 随着温度的增加常使花生黄曲霉菌感染率增加。 另外, 生育后期田间渍水易造成烂果。 因此, 起畦后应做好田 间的三级排灌沟, 保证花生生育期的供水排水需求。 在花生收获前 1个月内, 应密切注意土壤水分情况和天气情况, 如出现干旱少雨 天气, 土壤含水量低于35%时, 应立即沟灌润畦, 保证花生生育 后期对水分的需求, 预防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 没有灌溉条件的 旱地, 采用农膜覆盖栽培, 可达到节水抗旱的目的。 239花生优质高产问答 ⑧ 适期收获 在花生成熟期遇严重干旱又缺少灌溉的条件下, 提前或适时收获, 收获后及时晒干荚果, 把花生种子含水量控制在 8%以下, 花生黄曲霉菌感染率很低。 花生收获过早, 荚果不饱满, 秕果多, 出仁率低; 收获过晚, 烂果、 霉果和发芽果增多, 造成减 产, 黄曲霉菌污染加重, 特别是含水量低于30%时种子很容易感 染黄曲霉菌。 花生收获期可依据各品种常规收获期适当提前5~10 天, 饱果指数达到65%以上时要抓紧收获, 适当提前收获可减少 烂果、 霉果, 基本上不影响产量和品质, 又可提前上市。 不适当的 收获方式如机械脱果、 脱粒等造成荚果受损, 也会增加黄曲霉菌的 感染率。 收获后及时把留在土壤中的残膜拣出, 同时还要注意摘除 花生秧上的残膜, 避免牲畜误食造成伤害。 ⑨ 及时干燥贮藏 花生果收获后要及时晒干, 防止发霉, 种 子含水量达8%~10%, 即可入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