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锈病 (见彩图12) 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 我国南方发病 早, 北方发病迟, 南方发病程度重于北方, 东南沿海地区发病最 重。 花生发生锈病后, 植株提早落叶、 早熟。 发病愈早, 损失愈 重。 在自然侵染条件下, 锈病可引起荚果减产50%, 若与叶斑病 同时发生, 引起的产量损失可达70%, 甚至绝收。 该病除引起减 产外, 还能使荚果变小, 含油量降低, 严重影响花生品质。 花生锈 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 但以结荚期后发病重。 病菌主要侵染 花生叶片, 在基部叶片最先发病。 此病亦可为害叶柄、 托叶、 茎 秆、 果柄和荚果。 (1) 发病症状 ① 叶片染病 病叶背面初生针尖大小的疹状白斑, 叶面呈现 针头般大黄色小点, 以后叶背病斑变淡黄色、 圆形, 随着病斑扩 202第四章 花生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大, 病部突起呈黄褐色, 表皮破裂, 露出铁锈色粉状物, 即病菌的 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夏孢子堆直径0.3~0.6毫米。 病斑周围出现 一圈狭窄的黄晕。 随着病菌的不断侵染, 病害向顶部叶片扩展, 随 孢子堆增多, 叶色变黄, 最后干枯脱落, 全株枯死。 严重时田间植 株成片枯死, 远望如火烧状。 ② 其他部位染病 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 托叶上的夏孢子堆 稍大。 叶柄、 茎和果柄上的夏孢子堆椭圆形, 长1~2毫米。 果壳 上的夏孢子堆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但夏孢子数量较少。 收获时病株 果柄易断, 果易脱落。 (2) 发病规律 花生锈病菌属担子菌亚门、 冬孢纲、 锈菌目、 柄锈菌科、 双胞锈菌属 (柄锈属) 真菌。 此菌只侵染花生。 在我国 南方, 花生锈病菌可整年在花生上繁殖, 以夏孢子借风雨形成再侵 染。 夏孢子可在春、 夏、 秋、 冬四季不同播种期花生病株上辗转传 播; 也可在秋花生落粒自生苗上安全越冬, 翌春为害花生。 越冬菌量大, 第二年锈病的发生可能严重, 否则可能较轻。 春 花生5、 6月份平均降雨量在200~300毫米以上, 降雨日数多, 锈 病就可能流行。 秋花生在9月份多雨的情况下则发病早而严重, 10 月份后进入少雨季节, 但如有大雾、 重露, 锈病仍发生严重。 春花 生早播病轻, 晚播病重; 秋花生则早播病重, 晚播病轻。 过度密 植、 偏施
氮肥、 植株生长过于繁茂、 田间郁闭、 通风排水不良也易 引起花生锈病严重发生。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3)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重病田实行1~2年轮作。 因地 制宜调节播种期, 合理密植, 改良土壤, 少施
氮肥, 增施磷、 钾 肥, 高畦深沟, 改大畦为小畦, 做好排水沟, 降低田间湿度。 清洁 田园, 及时清除病蔓、 自生苗, 实行轮作, 春、 秋花生不宜连作, 以减少菌源。 如秋花生收获后, 清除落粒自生苗1~2次; 秋花生 病株堆沤肥, 室内病株在春播前用完。 ②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喷药保护。 本病发生多自近地面底 叶始, 由中心病株发展为发病中心, 由点到面蔓延扩展, 故应加强 检查, 发现和控制封锁发病中心。 在药源不足的地方, 喷药保护重 203花生优质高产问答 点放在少数发病田和迟播的春花病田上。 在开花始期检查早播, 低 湿地, 当发病株率达15%~30%或近地面1~2片叶有2~3个病 斑时, 即要进行喷药。 每亩喷药量60~75千克, 第1次喷药后, 每隔7~10天喷药1次, 连续防治3~4次。 喷药时加入0.2%展 着剂 (如洗衣粉等) 有增效作用。 化学药剂可选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58%
甲霜灵可湿性 粉 剂 600 倍 液, 或 70% 甲 基 硫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1500倍液, 或40%
三唑酮· 硫黄悬浮剂1000 倍液, 或 40%
三唑酮·
多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1500 倍 液, 或 50%胶 体硫悬浮剂150倍液, 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或 95%敌锈钠可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 或 45% 代 森 铵 水 剂 600 倍 液, 或80%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15%联苯三唑醇可 湿性粉剂1000 倍 液, 或 20%三 唑 酮 乳 油 30~40 毫 升 兑 水 50 千克, 残效期可达40~50天, 全 生 育 期 喷 1~2 次 即 可 达 到 良 好的防治效果。 提倡使用敌锈钠与胶体硫混合。 做法是: 在花生生长前期叶斑 病发生时, 先喷胶体硫200倍液, 每隔10天喷1次, 到叶斑病与 锈病同时发生时, 再喷敌锈钠、 胶体硫混合剂, 每隔10~14天喷 1次。 混合剂配方为: 敌锈钠1千克、 胶体硫2千克, 加水250~ 300升, 如在配方中加入硫酸铜150克, 则效果更佳。 因锈病常与 叶斑病混合发生, 最好选用高效兼治药剂, 如
百菌清等。 注意花生 对敌锈钠比较敏感, 未发生锈病时不宜使用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