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在生育过程中遇到了低于其生育适温的连续长期或短期低温 的影响, 使黄瓜发生生理障碍, 延迟黄瓜生育或造成减产, 称为低温 生理病, 有时甚至发展成冷害。 (1) 发生症状 播种后遇到气温、 地温过低, 种子发芽和出苗 延迟。 苗黄苗弱, 沤籽或发生猝倒病、 根腐病等。 出土幼苗子叶边缘 出现白边, 叶片变黄, 根系不烂也不长。 幼苗生长缓慢、 叶色浅, 叶 缘枯黄的现象。 生长出现停滞, 植株朽住不长, 幼苗萎蔫, 叶缘枯 黄, 结瓜少且小。 成株受害较轻时, 叶片组织褪绿呈黄白色。 长时间 持续低温, 植株往往不发根或不分化花芽。 严重时部分叶肉组织坏死 导致部分叶片枯死。 严重植株开始呈水渍状, 以后干枯死亡。 植株受 寒流袭击时, 幼嫩组织呈水渍状坏死, 中部叶片受害初期沿叶脉形成 黄褐色水渍状, 以后形成掌状黄脉。 秋季覆盖棚膜前后, 夜晚未盖棚膜, 黄瓜在白天30℃、 夜晚6~ 8℃这样大温差的生存环境里生长, 植株叶片受到短时间的低温伤害, 从而造成了低温障碍的掌状花叶症状。 在早春棚室温差20℃ 以上的生长环境里, 有霜冻的夜晚气温急 剧下降2~5℃, 即温度缓慢降到冰点以下时, 被导管输送到叶脉附 近的水分会因气温降低输送缓慢或停止, 叶片细胞间隙中的细胞壁附 近的水分会结成冰粒使叶肉细胞受冻而死, 白天升温时冰点融化叶片 呈现冰点黄褐色坏死斑。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 深冬或早春遭遇连阴天, 又刚好在阴天前浇过大水, 昼夜气温持 续徘徊在8~18℃, 土壤湿度过大, 棚室密闭, 光照不足, 叶片蒸腾 受到抑制, 根系吸收上来的水分大量滞留在细胞间隙或之中, 造成细 胞和叶肉组织水分充盈形成水浸状泡斑, 持续时间长则泡斑连片, 叶 片就会失绿, 逐渐变成灰褐色的枯死斑。 (2) 发生原因 黄瓜是喜温作物, 它耐受寒冷环境的程度是有 限的。 黄瓜的生长适温为昼温22~29℃, 夜温18~22℃。 温度低于 12℃时植株停止生长, 当冬春季或秋冬季节栽培或育苗时, 在遭遇寒 冷, 或长时间低温或霜冻时黄瓜植株本身会产生因低温障碍引起的受 68 瓜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害症状。 低于6℃植株就会受寒害, 低于2℃时会引起冻害, 生存在 寒冷的环境里, 叶肉细胞会因冷害结冰受冻死亡, 突然遭受零下温度 会迅速冻死。 (3) 防治措施 选择发芽快、 出苗迅速、 幼苗生长快、 耐寒、 抗低温、 耐弱光的品种。 把泡涨后快发芽的种子置于0℃冷冻24~36 小时后播种。 在揭膜前4~5天加强夜间炼苗, 只要是晴天, 夜间应逐渐把棚 膜揭开, 由小到大逐渐撤掉。 在低温锻炼的同时采用干燥炼苗及蹲 苗。 育苗期注意保温, 可采用加盖草毡、 棚中棚加膜进行保温, 抗 寒。 突遇霜寒, 应进行临时加温措施, 如烧煤炉或铺施地热线、 土 炕等。 根据生育期确定地温保苗措施避开寒冷天气移栽定植, 选择冷空 气过后回暖的天气定植, 南方最好选有连续3天以上晴天定植。 棚膜 应选用无滴膜。 提倡采用地膜、 小棚膜、 草袋、 大棚膜等多重覆盖, 做到前期少通风, 中期适时、 适量放风。 定植后提倡全地膜覆盖, 可 有效地降低棚室湿度, 进行膜下渗浇, 小水勤浇, 切忌大水漫灌, 有 利于保温排湿。 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设施, 既可保温降湿还可有效地 降低发病机会。 做到合理均衡的施肥浇水。 喷施抗寒剂, 可选用3.4%康凯可湿性粉剂7500倍液, 或每桶 水加红糖50克再加0.3%
磷酸二氢钾喷施。 喷洒47%春雷·氧氯铜 可溶性粉剂500倍液, 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杀灭冰核细胞, 预防霜 冻发生。 喷洒27%高 脂 膜 乳 剂 80~100 倍 液 或 核 苷 酸 植 物 生 长 调 节剂。 冻后解救措施。 特别注意冻后缓慢升温, 日出后用报纸或无纺 布、 遮阳网遮光, 使黄瓜生理机能慢慢恢复, 千万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