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疫病, 又叫死藤、 瘟病等。 来势猛、 蔓延快, 常造成黄瓜大 面积死亡, 甚至毁种。 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被害。 露地黄瓜降雨早、 次数多、 量大, 疫病易流行。 浇水次数多、 水量大, 种植感病品种, 播带菌种子, 地势低洼、 盐碱地、 排水不良或畦面不平、 雨后积水, 地下水位高, 土壤缺肥, 长势差, 平畦种植或播种偏晚、 苗期遭遇雨 季, 不清洁田园等, 发病重。 该病病原还可侵染冬瓜、 西葫芦、 瓠 瓜、
甜瓜、
西瓜等。 (1) 发病症状 (表15) 表 15 黄瓜疫病发病症状 苗期 多始于嫩尖,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软腐,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 嫩茎和节部 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软化缢缩成丝线状,上部叶片逐渐萎蔫下垂,以后全 株枯死。 但茎部维管束不变褐色,别于枯萎病 叶片 生长点及嫩叶边缘萎蔫、坏死、卷曲,病部有白色菌丝,俗称“白毛”。 叶片先 呈水渍状暗绿色斑点,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呈浅褐色的大病 斑,扩展快,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 湿度大时迅速扩展,有白色菌丝产生,全 叶腐烂;干燥时呈青白色,边缘明显,易干枯脆裂 瓜条 多从下部瓜条先发,初为油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病斑,后皱缩软腐,潮湿 时,表面生有灰白色稀疏霉状物,菌丝较短,俗称“粉状霉”。 病瓜迅速腐烂,有 腥臭味 嫁接苗 砧木叶片萎蔫,接口以下茎明显缢缩、变细、变软,不腐烂,维管束也不变色。 病株根系变褐,侧根很少,根毛变成褐色。 接穗茎蔓顶端呈水浸状萎蔫,最后 干枯秃顶。 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 (2) 防治措施 ① 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种子。 或从无病地上采种。 种子用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 或64%恶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浸30分钟。 ② 床土处理 选新苗床的无病菌地或大田土育苗, 或用营养钵 无病土育苗。 旧苗床, 可用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 或58% 第一章 黄瓜 97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每平方米6~ 8克, 加2千克细土, 拌匀后施入苗床内消毒土壤。 ③ 加强管理 选用抗病品种。 采用嫁接栽培。 实行2~3 年轮 作。 施足腐熟有机肥, 增施磷、
钾肥。 高畦、 地膜覆盖, 挖好排水 沟, 生长前期严格控制浇水量, 结瓜后浇水也不宜过勤, 勿大水漫 灌, 最好采用滴灌, 发现病株, 适当停止浇水, 发现个别病株应及时 拔除, 及时摘除病叶、 病瓜, 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④ 药剂浇水 开花之前, 在浇水时, 可先将硫酸铜均匀施入沟 水中, 每亩250克, 加30千克细土, 拌匀后, 均匀施入, 然后浇水, 整个生育期施药2~3次。 ⑤ 灌根 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或60%琥·乙磷铝可 湿性 粉 剂、 77% 氢 氧 化 铜 可 湿 性 粉 剂、 70% 敌 磺 钠 1000 倍 液、 52.5%恶唑菌酮·霜脲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 6.25%恶唑菌酮可湿 性粉剂1000倍液、 10%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液、 25%烯
肟菌酯乳油 1000倍液、 69%
烯酰吗啉·锰锌水分散粒剂600~700倍液、 70%乙 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2.2%
霜霉威水剂600~700倍液、 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78%波·锰锌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 25%
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 68%精
甲霜灵· 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等, 喷灌结合, 先灌后喷, 每株灌根250~ 300毫升稀释液, 隔7~10天再喷灌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