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种由播种到出苗,经常受到多种病原菌的包围,当 外界条件有利于棉苗的生长发育时,虽有病菌存在,棉苗 仍可正常生长;相反,当外界条件不利于棉苗生长发育而 有利于病菌侵入时,就会造成烂子、烂芽、病苗和死苗。 总的来说,低温、高湿不利于棉苗的正常生长而有利于病 菌的危害,所以在棉花播种出苗期间如遇低温阴雨,特别 是温度先高然后骤然降低时,苗病发生一定严重。 各种病原菌对温度的要求大体相同,而其发病适温 又各有差别。 一般而言,在 10℃ ~ 30℃ 是多种病原菌孳 生较适宜的温度。 立枯病菌甚至在 5℃ ~ 10℃ 和 30℃ ~ 33℃的不利条件下都能生长。 病害发生与土壤温度关系 十分密切,棉籽发芽时遇到低于 10℃ 的地温,会增加出苗 前的烂子和烂芽;病菌在 15℃ ~ 23℃ 时最易于侵害棉苗。 猝倒病通常在地温 10℃ ~ 17℃ 时发病较多,超过 18℃ 发 病即减少。 有些病菌则在温度相对较高时易于侵染棉 苗,如炭疽病最适温度为 25℃ 左右,角斑病为 21℃ ~ 28℃ ,轮纹斑病和疫病为 20℃ ~ 25℃ 。 各种苗病发生的 轻重、早晚与苗期气温情况密切相关。 立枯病与猝倒病 发病的温度较低,所以在幼苗子叶期发病较多。 猝倒病 多发生在 4 月下旬至 5 月初,造成刚出土的幼苗大量死 亡;立枯病的危害主要在 5 月上中旬。 整个苗期,炭疽病 和红腐病都会发生,前者在晚播的棉田或棉苗出真叶后 仍继续危害。 轮纹斑病和疫病多在棉苗后期发生,危害 衰老的子叶和感染初生的真叶。 高湿有利于病菌的发展和传播,也是引起苗病的重 要条件。 阴雨高湿,土壤湿度大,对棉苗生长不利,却有 利于病菌的蔓延。 棉苗出土后,长期阴雨是引起死苗的 重要因素,雨量多的年份死苗重。 相对湿度小于 70%,炭 疽病发生不会严重。 相对湿度大于 85%,角斑病菌最易 侵入棉苗危害。 在涝洼棉田或多雨地区,猝倒病发生最 普遍。 利用塑料薄膜育苗,如床土温度控制不好,发病也 严重。 多雨更是苗期叶病的流行条件,轮纹斑病和疫病 等都是在 5、6 月间连续阴雨后大量发生的。 棉田高湿不 利于棉苗根系的呼吸,土壤长期积水会造成黑根苗,导致 根系窒息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