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区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 施,并创造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繁殖侵染 的环境条件,逐步达到减轻以至消除危害的目的。 主要 综合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1)种植抗(耐)病品种 这是防治黄萎病最为经济、 有效的措施。 目前,我国选育成的抗(耐)病、丰产和适应 性较广的抗黄萎病品种有中植棉 2 号、冀 958、中植棉 6 号、冀 298、冀 616、中棉所 63、中棉所 58 和鄂杂棉 17 等。 (2)实行轮作换茬 黄萎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年限虽 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问答然很长,但在改种水稻的淹水情况下较易死亡。 合理的 轮作换茬,特别是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可以显著减轻发 病。 (3)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清洁棉田,对重病田或轻病 田都有减少土壤菌源和降低为害的显著效果。 此外,深 翻、重施有机肥和磷
钾肥、及时排除渍水、合理灌溉等措 施都能增强棉株的抗病力。 抗虫棉前期抗虫性强,下部 成铃偏多,这样会过早消耗棉株养分,降低棉株抗病性, 故最好在现蕾后去除叶枝(掳裤腿)时去除第一至第二果 枝,同时将下部 3 个果枝的花蕾数控制在 3 个以内,促进 棉株的营养生长,并增强棉株的抗病性。 (4)改善土壤生态条件 亩施 2 000~ 3 000 千克
基肥 (最好为牛羊粪肥或经过堆制腐熟的玉米秸秆)、磷酸二 铵 15 千克、标准
钾肥 10 ~ 15 千克。 重施
基肥(尤其是有 机肥),后期增施
钾肥,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土壤环境。 (5)诱导棉株提高抗病性 从 6 月底开始,每 7 ~ 10 天喷施叶面抗病诱导剂,如威棉 1 号、99 植保、活力素等 300~ 500 倍液,或
磷酸二氢钾等 300 ~ 500 倍对在一起喷 施。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还应继续喷施叶面抗病诱导剂 2~ 3 遍。 期间可以结合喷施化控,减少工作量,提高劳动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