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1)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合 理施用氮、磷、
钾肥料;增施生物有机肥。 (2)合理轮作 在目前番茄连作的条件下,利于各种 病害的连年发生,因此必须合理安排轮作。 例如,可利用 夏季休闲季节种植填闲作物如大葱等进行轮作换茬,减 轻各种病害和病原菌的传播发生。 (3)种植夏季填闲作物 有研究表明,利用温室大棚 夏季休闲期间(6~9月份) 种植大葱、甜玉米、速生叶菜、 毛苕子等,可以改善温室大棚土壤环境,减缓土壤障碍的 发生。 其中,种植大葱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同 时降低土壤养分的积累,甚至有研究还表明种植大葱使 得土壤中的线虫总量、根结线虫数量、寄生性线虫数量受 到抑制;种植甜玉米可大量吸收土壤中多余的营养成分 尤其是氮素,降低土壤酸化的程度;种植速生叶菜和豆科 作物毛苕子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4)灌水洗盐 夏季休闲季时,及时清洁田园,并利 用夏季多雨季节揭膜灌水,把浮在水面上的枯枝残叶、落 果杂草等捞起集中晒干烧毁,以降低盐分浓度,减少病虫 93残留。 大棚内盐分较重的土块,灌淡水4~6厘米深,浸 泡6~7天,将水分渗到深层,待水分耗干或排去后施有 机肥,深翻土壤,耙平种植。 也可采用深耕的办法,降低 土壤盐分浓度,一般深翻 25 厘米左右,将上、下土壤对 换,并结合灌水洗盐,效果更佳。 (5)地膜覆盖 在生产季节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浇水 的办法,减少土表蒸发量,从而减缓土壤深层盐分的上升 速度。 (6)置换土壤 采用置换土壤的方法,把明显发生土 壤障碍的土壤用无盐分障碍的土壤置换掉。 (7)调节土壤 pH 值 根据土壤的 pH 值,采取相应 的调节措施,使其逐步达到或接近多数蔬菜所适宜的中 性或偏酸性的范围。 对pH 值≤6的土壤,全面推行施用 碱性或生理碱性
肥料如草木灰、钙镁
磷肥等,以中和部分 酸性,提高pH 值;对pH 值≤5.5的土壤,每667米2 施生 石灰50千克以中和酸性,及时控制
氮肥用量,降低土壤 中硝态氮含量;对少数pH 值>7.5的碱性土壤,可适量施 用酸性
肥料,使其接近或达到中性范围。 (8)使用抗重茬剂 使用抗重茬剂,可促进作物根际 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病菌积 累,调节营养失衡、酸碱失调,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性。 (9)选用良种及嫁接技术 一般大棚番茄的早疫病、 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土栖害虫 如线虫等发生严重。 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相继 育成了一批抗病品种,如 FA?189、百利、印第安、耐莫尼 塔、玛瓦、金棚1号、L402、罗曼娜、千禧粉柿等。 除了可 采取良种抗病栽培外,同时也可利用抗性砧木嫁接的方 法来防治番茄上多种土传病虫害和线虫的危害。 94(10)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一些有益菌对 土壤中的特定病原菌的寄生或产生有害物质或通过竞争 营养和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根系的感染, 从而减少病害发生的一种防治方法。 它包括通过大量使 用有机质来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从而减少病害发生的方 法和施用对特定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特定微生物菌肥 来减少病害发生的方法。 施入生物菌肥法目前主要有两 种方法在寿光番茄生产中得到了应用,效果良好。 ①以鸡粪、秸秆为原料,加入多维复合菌种 方法 是: 先将每1千克菌种与10千克麦麸搅拌均匀,喷水5~ 6千克,堆闷5~6小时;再将鸡粪和粉碎的秸秆、菌种三 者搅拌均匀(比例:1千克菌种,1米3 鸡粪,100~300千克 秸秆),堆成高1米、宽1米(长度随鸡粪的多少而定)的发 酵堆,外面盖上草苫,2~3天翻1次,一般翻倒3~4次。 发酵好的鸡粪干燥、无臭味,使用方便。 菌种一般采用多 维复合菌种(农资市场上有卖),其使用方法和用量:一般 作
基肥使用,也可作追肥使用,每667米2 使用3吨(需要 9米3 鸡粪发酵)。 ②推广使用多功能根际益生菌 S506 按河北省农 科院遗传生物研究所生产的多功能根际益生菌 S506使 用说明使用。 一般是在育苗时按S506调控剂∶
农家肥∶ 田土=1∶2∶7的比例(体积比)配制栽培基质育苗。 定 植前挖好苗穴,按每棵30克的用量,将调好的基质均匀 撒入定苗穴中。 定苗后需浇透水1次。 以后的田间管理 同常规栽培。 (11)湿热杀菌 湿热杀菌法可以有效地杀死土壤中 的各种线虫、有害真菌和细菌,解决重茬番茄死苗的难 题。 具体方法为:在山东省寿光市进行湿热杀菌时,一般 95处理时间是6月下旬至7月份,在冬春茬番茄拉秧后进 行。 每667米2 撒施100千克生石灰粉,10~15米3 生鸡 粪或其他畜、禽粪便,3000千克的植物秸秆,8千克微生物 多维菌种,喷施美地那活化剂400 毫升。 用旋耕犁旋1 遍,使秸秆、畜禽粪便、菌种搅拌均匀,然后深翻土地30 厘米,浇透水,盖上地膜,扣严棚膜,保持1个月左右,去 掉地膜,耕地1遍,裸地晾晒1周,即可达到杀灭病菌、活 化土壤的效果。 (12)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不仅能 有效防治这些土传病害,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高地温、 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①利用麦秸、玉米秸等平铺法 其技术要点是:按照 日光温室的种植习惯,南北向挖沟,沟宽60~80厘米,深 60厘米,长度与温室的种植行相同,挖沟时间在每年的 7~8月,正处夏季高温季节,沟挖好后,沟内填麦秸、碎玉 米秸等物(667米2 棚室用约1公顷地的玉米秸),踩实后 每667米2 撒2~2.5千克酵素菌肥(陕西酵素菌肥有限公 司生产),菌肥要均匀撒在秸秆上,将土填回,准备定植。 一沟一沟地铺,将棚室内满铺一层玉米秸或麦秸覆土成 垄,在垄上定植番茄苗。 目前山东寿光、华北南部地区运 用这项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改良效果。 ②利用玉米秸秆开沟施入法 其技术要点是: 南北 向挖沟,沟宽60~80厘米,深50~60厘米,长度与大棚的 种植行相同,沟内填玉米秸等物,填至沟深的1/2处时, 踩压整平。 每667米2 施秸秆速腐菌种2千克,随之加第 二层秸秆,再撒1~2千克菌种,然后覆土5厘米,沟内灌 水,以充分湿透秸秆为宜。 以30 厘米×40 厘米距离打 孔,孔径3~4厘米,发菌7~8天,再进行第二次覆土,覆 96土厚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 结合第二次覆土可每667米2 土壤施入腐熟圈肥7000~8000千克、鸡粪2~3米3、
尿素 30千克、磷酸二铵40千克、
硫酸钾10千克。 在施入秸秆 处做小高畦,小高畦做好后用地膜覆盖最好,盖后再一次 打孔。 需注意的是,建造反应堆时间要早于应用时间15 ~20天。 打孔要及时,一般浇水后2~3天内就要及时打 孔。 覆土不宜过深,一般不要超过20~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