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免耕法是利用作物、土壤生物和土壤三 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之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生物耕作代替机械耕作 田间的土壤经过 前茬作物的生长,由于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穿插以及 蚯蚓等土壤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动,使土壤形成了适于 下茬作物生长的良好结构。 而且通常土壤的表土层 有机质丰富,团粒结构良好,是土壤最肥沃、最宝贵的 部分,它是土壤与大气间交换水、肥、气、热的门户。 研究表明,经作物生长后的土壤,其孔隙度可以满足 下茬作物生长的要求,并有较高的持水和供水能力。 ·122·因此,秸秆覆盖免耕法只需要为作物创造种床,而无 须创造根床。 但土壤一经耕翻,就破坏了上述的有利 条件,土壤结构也遭到破坏,且表层容易遭到水蚀和 风蚀而流失。 若降水或灌溉后经暴晒,则又易造成板 结,影响渗水和透气。 (2)秸秆覆盖代替暄土覆盖 传统耕作,为了达 到干旱时保墒、雨后散墒的目的,采用多次的锄、耙、 耢等措施,使土壤表面有一层疏松的暄土覆盖。 农谚 所说的“锄头底下有水又有火”就是这个道理。 但暄 土覆盖不能防止风蚀和水蚀,容易受到降雨和灌溉的 破坏,致使大量肥沃表土被冲刷流失,这样就造成越 是多锄多耙越是破坏土壤结构的恶性循环。 秸秆覆盖不但做到了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 质,而且秸秆可以保护地表土壤不受降雨时水滴的拍 击和暴雨的冲刷,可以维持原来的土壤结构和孔隙 度,使之有较好的渗水能力。 同时,地表有秸秆覆盖 也大大抑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了水分利用率。 因此,秸秆覆盖既有暄土覆盖的保墒和散墒作用,又 有暄土覆盖所没有的防止风蚀和水蚀的作用。 (3)化学除草代替中耕除草 秸秆覆盖免耕法 要求尽可能不搅动土壤并在表土用秸秆覆盖,与传统 的中耕除草相矛盾。 所以,秸秆覆盖免耕法是随着除 草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而秸秆覆 盖免耕法又为化学除草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因为免 ·123·耕条件下的杂草种子集中在表层,萌发整齐,容易达 到一次性防除;加之秸秆覆盖层的遮光作用和秸秆遇 雨水后的分解物对杂草种子的萌发、杂草的生长有抑 制作用,因此若处理得当,则完全可以免去中耕除草 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