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贮藏期病害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两大类,前者 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后者则是由 于采前微生物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 (1)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①虎皮病 虎皮病是贮藏后期发生的生理病害,大多数苹果 品种都易感染此病。 其症状是病部褐变,呈不规则凹陷状,多发生 在不着色的背阴面,严重时病斑连成大片如烫伤状,影响外观。 苹 果采收过早,成熟度较低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虎皮病首 先应注意适当晚采;利用气调贮藏;还可用浓度为0? 25% ~0? 35%、 温度为 25℃的乙氧基喹液浸泡果实,或用每张含有1? 5~2 毫克二 苯胺的包果纸包果,有很好的防病效果;另外,还要注意贮藏库的 通风情况,果实出库时应逐渐升温,以免温度骤变而引起发病。 166 ②苦痘病 在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出现症状,贮藏期继续发展。 病斑多发生在近果顶处,即靠近萼洼的部分,而靠近果肩处则较少 发生。 病部果皮下的果肉先发生病变,而后果皮出现以皮孔为中 心的圆形斑点,这种斑点在绿色或黄色品种上呈浓绿色,在红色品 种上则呈暗红色,而且病斑稍凹陷。 后期病部果肉干缩,表皮坏 死,显现出凹陷的褐斑,深达果肉 2~3 毫米,有苦味。 轻病果上一 般有 3~5 个病斑,重的 60~80 个,遍布果面。 防治苦痘病一是加 强贮期管理;二是苹果入库前用 50~100 倍乳酸钙浸果;三是贮前 预冷,贮前温度保持 0℃ ~2℃,有条件的采用气调贮藏。 ③斑点病 斑点病是发生在果实表面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主 要是因为果实采收前缺磷和采收过早。 开始时果实呈各种色斑, 绿色品种为褐色斑点,红色品种呈黑色斑点。 斑点部易侵入病菌 使果实腐烂。 预防措施:生长期增施
磷肥,防治早期落叶病,尽量 不早采果实。 ④果肉褐变病 果实采收晚、成熟过度,贮藏期温湿度及气调 贮藏氧气浓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可通过适时采收、 控制好贮藏库温湿度、防止果实表面结露或用 2% ~ 4%氯化钙浸 果等措施加以防控。 (2)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①炭疽病 炭疽病又名苦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是贮藏期主 要病害。 其特征是果面呈淡褐色圆形病斑,并逐渐从果皮向果实 内部呈漏斗状腐烂;果肉变褐色,有轻微苦味。 病斑表面凹陷,从 病斑中心向外生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 苹果在采前喷洒 500~1 000 毫克/ 千克的苯来特,或
甲基硫菌灵,或噻苯咪唑,或多 菌灵等防治效果较好;或用多功能保鲜纸包果,同时贮藏期适当降 低同期温度,采用气调贮藏,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浓度也 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②轮纹病 果实起初以皮孔为中心发生水浸状褐色斑点,渐 167 十一、病虫害防治次扩大,表面呈暗红褐色,有清晰的同心轮纹。 自病斑中心起,表 皮下逐渐产生散生的黑色点粒。 病果往往迅速软化F·B,流出
茶 褐色汁液,但果皮不凹陷、果形不变,这是与炭疽病的区别之处。 苹果轮纹病的防治,除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 能力的基础上,采取以铲除枝干上的菌源和生长期喷药保护为重 点综合防治外,化学药剂防治是关键措施。 因此,采前喷 1 ~ 2 次 内吸性
杀菌剂,可降低果实带菌率;采后用仲丁胺 200 倍液浸果 1 分钟后贮藏,也可降低其发病率。 另外,低温贮藏也是防治该病的 一项重要措施。 ③青霉病 发病初期病斑呈黄色,下陷呈近圆形,果肉软腐组 织解体、湿软,腐烂果有特殊的霉味。 防止采收、运输中的各种机 械损伤,拣出病虫果和机械伤果不作长期贮藏是防治青霉病的关 键措施。 贮藏前用 1 000 ~ 2 500 毫克 / 千克噻苯咪唑,或用 500 ~ 1 000毫克 / 千克的苯来特或
甲基硫菌灵等药液浸泡果实,对青霉 病的防治效果也很好;控制乙醛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为 0? 5%、1%、 2%,并分别处理果实 3 小时、2 小时、1 小时,对防治该病均可起到 良好的效果。 ④霉腐病 果实从心室开始受害,并逐渐向外扩展霉烂。 病 果果心变褐,充满灰色或粉红色霉状物。 当果心霉烂发展严重时, 果实梗部可见水渍状不规则的湿腐斑块,最后全果腐烂,果肉味 苦。 早春芽前全树喷施 1 ~ 3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花前花后喷施几 次
杀菌剂对苹果霉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贮藏期温度保持在 0? 5℃ ~ 1℃ ,空气相对湿度在 90%左右,可防止该病扩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