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早期落叶病是多种叶部病害的总称,主要有斑点落叶病、 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和轮斑病(大星病)5 种,其中以斑点落叶 病发生最重,其次是褐斑病,是造成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 (1)病害特征 ①斑点落叶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枝条和果实。 叶片被 害初期在新梢嫩叶上出现褐色至深褐色圆形小斑,周围出现紫红 色晕圈,边缘清晰。 后期病斑扩大到 5~6 毫米,呈深褐色,有时数 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 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深绿色至黑色 霉状物。 后期病斑扩展迅速,形成灰白色大斑,散生数个小黑点, 病叶常破裂或穿孔,或扭曲畸形,变黄脱落。 金冠品种在麦梢叶片 主脉附近,产生黄褐色不规则的大型急烧焦病,边缘不整齐,果实 褐色波状纹,易造成早期落叶。 ②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果实。 叶片被害后,病 斑中部褐色,边缘绿色不整齐,外围变黄,病斑上有小黑点,后期病 叶变黄极易脱落,但病斑周缘仍为绿色,形成晕圈,是该病的重要 特征。 仔细区分,病斑又可分为 3 种类型:一是同心轮纹型:病斑 圆形,暗褐色,上有黑色小点,排成同心轮纹状;二是针芒型:病斑 小,无一定形状,深褐色至黑褐色,呈针芒状向外放射,病斑常遍布 全叶;三是混合型:病斑近圆形,往往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 则的大斑,有的周围呈针芒状。 ③灰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枝条、嫩梢、叶柄及果实。 被害叶上病斑初期为黄褐色小点,逐渐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 病斑,边缘明显,后期病斑变为银灰色,表面有光泽,散生多个黑色 小粒点。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会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大斑,病斑密 集,引起叶片干枯脱落。 ④圆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枝及果实。 叶片上病斑圆形,褐 色或深褐色,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中部有一紫褐色环状纹,环纹内 有一小黑点。 一般不易造成落叶。 果枝受害,出现黑色水渍状病 斑,后期凹陷,上有小黑粒点。 ⑤轮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 被害叶上病斑较大, 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清晰整齐,暗褐色,有明显轮纹。 天气潮湿时, 149 十一、病虫害防治病斑背面产生黑色霉状物。 (2)发病规律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 可在病叶、病枝、病果上越冬;圆斑病主要在病枝内越冬。 翌年 4 ~ 5 月份降雨有利于病菌繁殖,病菌随风、雨传播。 5 ~ 6 月份开始发 病,可多次侵染。 雨水和多雾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7 ~ 8 月份进 入发病盛期。 斑点落叶病发生严重时,7 月中下旬即开始落叶,8 月中下旬至 9 月上旬进入落叶盛期,对树体有很大影响,果实亦不 能正常生长。 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病情严重时还会引 起第二次开花,严重削弱树势。 春旱年份,发病晚而轻。 有些地区 降雨少,但雾多,发病也重。 树势强弱对病情影响很大,树势强发病轻,树冠内膛比外围发 病重,下部比顶部发病重。 受病虫危害和土质瘠薄的果园发生也 重。 苹果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褐斑病以红玉、红星等易感 病,伏花皮、祝光等较抗病;轮斑病以倭锦、红玉等易感病,祝光、鸡 冠等较抗病;圆斑病以红玉、倭锦、国光等易感病,祝光、红
香蕉等 发病较轻;斑点落叶病以红星、红富士、印度、青香蕉等为高感品 种,金冠、国光等较抗病。 (3)防治技术 ①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修剪,增施有机
肥料,及时防治病虫 害,使果树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力。 做好果园雨后排水,降低 湿度,可减轻病害发生。 ②清除越冬菌源 结合修剪清除树上残留的病枝、病叶,及时 扫净地面落叶,并彻底烧毁。 ③药剂防治 第一次喷药应掌握在谢花后 10 天左右,若春季 干旱可适当推迟喷药时间,多雨则应提早在花前喷药。 以后隔 15 天左右喷 1 次。 春梢叶片生长期喷药 2 ~ 3 次,秋梢叶片生长期喷 药 2 次,可控制病害发生。 以后结合防治苹果轮纹病等,进行兼 治。 常用药剂有 10% 多氧霉素或 50% 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 1 000 ~ 1 500 倍液,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 800 倍液,40%氟硅 唑乳油 8 000 ~ 10 000 倍液,68? 75%噁唑菌酮水分散粒剂 1 500 倍 液,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