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种子型小体轻,无胚乳,仅由胚及种皮组成。 其萌发阶段 所需养分主要来自侵入的共生萌发菌、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和周 围土壤环境中的养分。 (1)与萌发菌共生获取营养 20 世纪 70 年代,人们发现蜜环 菌对天麻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萌发的种子中有其他真菌存在,但 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不到蜜环菌对天麻种子发芽的明显抑制,这可 能与蜜环菌代谢产物在土壤中的积累浓度和雨水的冲刷有关。 徐 锦堂等先后从天麻种子发芽的原球茎中,筛选分离到 12 种可供给 天麻种子萌发营养的真菌,用这 12 种菌株培养的菌液分别伴播天 麻种子并观察发芽情况,结果发现 GSF?8104 和 GSF?8103 为优良 菌株,种子萌发率可达 46? 02%,对这两个菌株诱导培养子实体的 ·36· 鉴定表明,GSF?8104 为紫萁小菇,属国内新记录。 此外,兰小菇 (Mycena orchidicola Fan et Guo)、石斛小菇( M? dendrobii Fan et Guo)和开唇兰小菇(M? asmundicola Fan et Guo )均可促进天麻种 子萌发。 小菇属(Mycena)类真菌为天麻的主要萌发菌,其可以通 过分解杂木树叶为种子萌发提供养分。 因此,天麻种子萌发所需 营养,来源于侵入胚细胞的紫萁小菇等萌发菌,而壳斗科植物的树 叶是紫萁小菇等萌发菌的良好培养基,是天麻种子萌发的间接营 养来源。 紫萁小菇是腐生在林间枯枝落叶上的腐生菌,在自然条件下, 天麻种子离开紫萁小菇等真菌不能发芽,但紫萁小菇等真菌离开 天麻种子可营腐生生活。 种子萌发阶段,紫萁小菇等萌发菌可以 以菌丝形态由种皮的任何部位侵入种子,对种皮细胞并无选择性。 紫萁小菇侵入天麻种皮后,集结在胚末端的柄状细胞外周或已退 化了的胚柄残迹物中繁殖生长,其菌丝侵入柄状细胞并进入原胚 细胞形成菌丝结,天麻种胚的分生细胞开始旺盛分裂,说明胚可消 化紫萁小菇获得营养而萌发。 接着种子萌发的原球茎立即进行第 一次无性繁殖,分化长出 7 ~ 8 节营养繁殖茎(营繁茎)和细小米 麻,节处发出侧芽,证明在原球茎分化及分化萌发中,也要靠紫萁 小菇获得营养。 营繁茎入冬前变成深褐色、细长,逐渐死亡,说明 此期仅靠消化紫萁小菇已不能满足天麻无性繁殖的营养需要。 天 麻开始无性繁殖后,必须与蜜环菌建立营养关系,才能正常生长。 (2)天麻种子无菌萌发 天麻萌发时所需营养还可由周围溶 液的渗入与自身贮藏物质的分解所提供。 天麻种子胚内含有丰富 的脂肪、总蛋白质及少量的碱性蛋白。 胚体萌动时,显示出明显的 多酚氧化酶、酯酶及 ATP 酶的活性。 其胚除胎柄外,每个细胞内 平均含有 10 个左右近圆形多糖颗粒,围绕在核的周围。 发育不良 的种子,其胚内只有很少量的微小多糖颗粒,而使之不能正常萌 发。 所以,在萌发及原球茎形成的前期,发育正常的天麻种子,可 ·37· 以依靠自身所储藏的营养物质供给所需的部分营养,但萌发后,则 不能继续生长发育而自行消亡。 天麻种子还可无菌萌发(人工提 供营养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即将天麻种子播种在无菌的培养基 (MS)上,培养基的附加成分有 2,4?D 1? 0 毫克 / 升、
激动素( KT) 0? 10 毫克 / 升、水解蛋白( CH) 3 000 毫克 / 升、蔗糖 30 克 / 升。 然 后用 MS(包括附加成分)的半量配成 1 / 2MS 培养基,将自行开裂 前 12 ~ 24 小时之内的种子,播入上述配好的培养基上,天麻种子 可从培养基中吸收养分而萌发,有的种子在不附加
激动素的培养 基上也可萌发。 由此证明,天麻种子萌发时可从周围溶液中吸收 养分,作为营养来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