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胡麻叶斑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草、颖壳内或以 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和病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组织上的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而潜 伏的菌丝体可存活3~4年,但菌丝体翻入土中经一个冬 季后失去活力。 带病种子播种后,潜伏的菌丝体可直接侵入幼苗,分 生孢子则借气流传播至水稻秧田或本田植株上,萌发菌 丝直接穿透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很快出现病 症,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菌菌丝生长温度为5℃ ~35℃,24℃ ~30℃ 最适, 分生孢子形成温度为8℃~33℃,30℃最适。 孢子萌发温 度为2℃~40℃,24℃~30℃最适,并需要高湿(相对湿度 大于92%)和水滴存在。 饱和湿度下25℃~28℃,4小时 就可侵入寄主。 高温高湿、有雾露存在对该病发生有利。 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生还与水稻生育期和稻田肥水 状况有关。 相同品种水稻,一般苗期最易感病,分蘖期抗 性增强,分蘖末期抗性又减弱,这与水稻在不同时期对氮 素的吸收能力有关。 一般缺肥或贫瘠的地块,缺磷少钾 的地块,酸性土壤或砂质土壤,漏肥漏水严重的地块,缺 水或长期积水的地块,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