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菌源基数 一般连续制种3年以上的田块发病 较重,且制种时间越长,病害越重,这主要与土壤中积累 大量病菌有关。 此外,病种子也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病种 子带菌率越高,病害发生也就越重。 (2)寄主抗性 病菌在水稻抽穗至乳熟期均可侵染 为害,盛花期为病菌入侵高峰期,病菌侵入10天后,病粒 表现出黑粉症状。 粳稻和糯稻发病最轻,籼稻和杂交稻 发病也轻,杂交稻制种田发病最重,主要原因是制种田父 本、母本间异花授粉,母本花期延长,开颖授粉时间长,为 病菌提供了较多的侵染机会。 (3)气候条件 气候因素中以湿度最为重要。 在水 稻抽穗至乳熟阶段,特别是扬花期,温度在25℃ ~30℃, 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不仅有利于孢子萌发、侵入, 而且使父本花粉量减少,花粉难于飞散,造成母本花期延 长,有利于病害发生。 抽穗扬花期天气干旱、晴日多,发 病较轻。 (4)栽培管理 病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积累,多年 制种田菌源多,发病重;轮作田发病轻。 偏施
氮肥或迟施
氮肥,氮、磷、钾比例失调,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 不及时烤田等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