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胆草,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红花龙胆GentianarhodanthaFranch.exHemsl.的根及全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喘,痨嗽痰血,黄疸,痢疾,便血,小便不利,产褥热,小儿惊风,疳积,疮疡肿毒,烧烫伤,蛇咬伤。
功能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
用于肺热咳喘,痨嗽痰血,黄疸,痢疾,便血,小便不利,产褥热,小儿惊风,疳积,疮疡肿毒,烧烫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敷膏外涂。
药理作用
抑菌实验表明,前两种结晶对结核菌的最低抗菌浓度为12.5-25.0微克/毫升。
相关论述
1、《贵阳民间药草》:“清肝胆湿热。(治)热咳虚咳,喉痛咯血。”
2、《云南中草药》:“消炎止咳。治肺结核,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实热咳喘,小便不利,小儿疳积,火眼,黄疸型肝炎。”
相关配伍
1、治热咳痰中带血:青鱼胆草9g。蒸甜酒1小碗服。
2、治虚热痨咳:青鱼胆草60g,炖肉250g。内服。(1-2方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3、治急性支气管炎:龙胆草、兔耳风各15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4、治黄疸型肝炎:
①鲜小龙胆草15g。水煎加白糖服。(《云南中草药》)②龙胆草、蓝布政各30g,满天星、水灯芯各15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5、治胃痛,便血:小龙胆草3-10g。水煎服。(《文山中草药》)
附注
苗族医习用药材。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稍润,切枝,晒干。
药材性状
全草长30-80cm。细根表面棕褐色,可见栓皮样剥落,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黄白色木心。茎具棱,直径1-2mm,节间长1.5-5.5cm,基部表面紫棕色,向上棕绿色至淡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髓腔周围可见白色髓。叶对生,脱落或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三角形,边缘具不整齐细锯齿,上面发绿色或黄绿色,下面浅黄绿色。花单生于枝端或上部叶腋,花冠淡紫色或浅黄棕色,有紫色条纹。果实狭长,2瓣裂。气香,味苦。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