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炉,中药名。为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金锦香OsbeckiachinensisL.的全草或根。植物金锦香,分布于长江以南有台湾、广西、贵州等地。具有化痰利湿,祛瘀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小儿疳积,泄泻痢疾,风湿痹痛,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牙痛,脱肛,跌打伤肿,毒蛇咬伤。
功能
化痰利湿,祛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
咳嗽,哮喘,小儿疳积,泄泻痢疾,风湿痹痛,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牙痛,脱肛,跌打伤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捣汁,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洗或漱口。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
2、《纲要台湾民间药用植物志》:“固伤剂。止痢,水煎服。”(引自《台湾药用植物志》)
临床应用
治疗胃肠炎。
相关配伍
1、治风寒咳嗽,金锦香全草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肺炎咳嗽,风火牙痛,蜂窝草60-120g,炖杀口肉(猪颈下面,宰猪时刺口处肉)内服。(《重庆草药》)
3、治久伤胸闷痛,干金锦香全草15-3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治赤白痢,水泻,金锦香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阿米巴痢疾,金锦香30g,地菍30g,合萌15g。煎水服,红糖为引。(江西《草药手册》)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全草,或去掉地上部分,留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天香炉长约60cm。根圆柱形,灰褐色,木质较硬而脆。茎方柱形,老茎略呈圆柱形,粗2-4mm,黄绿色或紫褐色,被紧密的黄色粗伏毛,质脆易断,髓白色或中空。叶对生,有短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5cm,宽2-6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被金黄色毛;基出脉3-5条,侧脉不明显。头状花序球状;萼黄棕色,花冠暗紫红色,皱缩,易脱落。蒴果钟状,具杯状宿萼,浅棕色或棕黄色,先端平截。气微,味涩,微甘。以叶多、带果者为佳。
2、饮片性状:为根、茎、叶、花、果混合的段状。根木质,外皮淡棕褐色。茎方形,棕黄色,披紧贴的棕黄色伏毛。老茎呈类圆形,棕黄色。叶黄绿色,下表面较浅,两面均被淡棕黄色毛。花皱缩,暗紫棕色。果实暗紫棕色,顶端平截。气微,微涩、微甘。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