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中药名。为禾本科大竹节属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r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具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的功效。主治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痰热咳喘。
功能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主治
1、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本品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之功与竹沥相似而无寒滑之弊。
2、痰热咳喘:本品清热化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6g;研粉冲服,每次0.6-1g。
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与降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联用不宜用量过大。
注意事项
无湿热痰火者慎服,脾虚胃寒便溏者禁服。
化学成分
本品含甘露醇、硬脂酸、竹红菌甲素、竹红菌乙素,还含头孢素和硬脂酸乙酯及氢氧化钾、硅质等。
药理作用
竹红菌乙素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阈强度要优于消炎痛(吲哚美辛)。竹红菌甲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培养的人癌细胞和小鼠移植性实体肿瘤有显著的光动力治疗作用。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2、《本草正》:善开风痰,降热痰。治痰滞胸膈,烦闷,癫痫。清心火,镇心气,醒脾疏肝。明眼目,安惊悸。疗小儿风痰急惊客忤。亦治金疮,并内热药毒。”
临床应用
1、治小儿痰热惊风,配麝香、胆南星、辰砂等,如抱龙丸(《小儿药证直诀》)。
2、治中风痰壅、痰热癫痫等,配黄连、石菖蒲、郁金等。
3、治热病神昏谵语,可配牛黄、连翘、竹叶卷心等。
4、治痰热咳喘,配瓜蒌、贝母、桑白皮等。
相关配伍
1、天竺黄配荆芥:天竺黄甘寒,功专降气化痰以平咳喘;荆芥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两药伍用,一表一里,升降并举,共奏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痰多之证。
2、天竺黄配前胡:天竺黄甘寒,长于清肃肺气而降气化痰;前胡苦辛微寒,既能下气化痰,又能宣散风热。两药伍用,一宣一降,使肺之清肃功能恢复正常,则痰去嗽宁。适用于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浊蕴肺所致胸闷气逆、咳嗽痰多等。
3、天竺黄配桑白皮:天竺黄甘寒,长于祛痰,降肺气而平咳喘;桑白皮甘寒性降,主入肺经,以泻肺热、平喘咳为专长。两药伍用,可增强泻肺平喘、降气化痰之功。适用于肺热壅盛,咳喘痰黄者。
鉴别用药
天竺黄与胆南星:二者均为清热化痰药,功能凊热化痰,定惊。但天竺黄甘寒,善清心凉肝定惊,凡热病神昏谵语,中风不语,小儿惊痫抽搐属痰热者均可应用;胆南星长于息风定惊,多用于小儿痰热惊风、咳喘等。
相关药品
育婴丸、珍黄安宫片、娃娃宁、金黄抱龙丸。
相关方剂
抱龙丸(《小儿药证直诀》)、天竺饮子(《和剂局方》)、天竺黄丸(《圣惠方》)、天竺黄散(《圣惠方》)、金露散(《景岳全书》)。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收。砍破竹秆,取出生用。
密闭,置干燥处。
鉴别
1、取本品适量,炽灼灰化后,残渣加醋酸2滴使湿润,滴加钼酸铵试液1滴与硫酸亚铁试液1滴,残渣即显蓝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10ml,振摇2分钟,滤过,取滤液备用。取滤纸1片,加亚铁氰化钾试液1滴,待干后,同一斑点上滴加滤液1滴,再缓缓滴加水10滴、0.1%茜素红的乙醇溶液1滴,置氨蒸气中熏后,滤纸上可见紫色或蓝紫色环,环中显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置20ml气相顶空进样瓶或其他耐压容器中,加6mol/L盐酸溶液10ml,加盖密封,置水浴中加热2小时,取出,放冷,离心,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竺黄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亮氨酸对照品、丙氨酸对照品,分别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混淆品:
真菌竹黄:系肉座菌科真菌竹黄ShiraiabambusicolaP.Henn.的干燥子座。为不规则瘤状,粉红色或浅棕红色,有不规则横沟及细密纹理,一面有一凹槽,常夹一细竹枝。酒浸液血红色,而天然竹黄酒浸液无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