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草,中药名。为粟米草科植物粟米草MollugopentaphyllaL.或簇花粟米草MollugooppositifoliaL.的全草。粟米草分布于山东以南至西南。簇花粟米草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具有清热化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腹痛泄泻,痢疾,感冒咳嗽,中暑,皮肤热疹,目赤肿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功能
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主治
腹痛泄泻,痢疾,感冒咳嗽,中暑,皮肤热疹,目赤肿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塞鼻。
注意事项
~《贵州民间药物》:“忌辣椒、烧酒及姜、葱。”~
药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
2、杀精子作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利湿。主治腹痛泄泻,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
相关配伍
1、治中暑:粟米草全草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火眼:地麻黄嫩尖7朵,九里光嫩叶7张。两药混合捣绒,塞在鼻内,左眼痛塞左鼻,右眼痛塞右鼻,随时更换。(《贵州民间药物》)
附注
另有同属植物星毛粟米草Mollugolotoides(L.)Kuntze.的全草也与上种同等入药用。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缩成团,黄绿色或灰绿色。茎多叉状分枝,枝纤细有棱,无毛,通常褐绿色。叶近轮生,根生叶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梗长2-6毫米。花单被,萼5片,雄蕊3枚,雌蕊1个,子房上位,3室,卵形。蒴果圆形。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