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酸藤果,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子Embelialaeta(L.)Mez的干燥成熟果实。又称酸蔃子、酸藤头、信筒子、咸酸果,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补血,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血虚,齿龈出血。酸藤果属常绿藤状灌木,生长在海拔300~1000m的山谷灌丛或林中较湿润处。同属约140种,我国有20种,产于东南至西南各地区。常见种尚有:长叶酸藤子、白花酸藤果、矩叶酸藤果等。酸藤果除含一定量的营养成份外,果皮和果肉还含有花色素,酸藤果色素作为加工食品的添加色素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功能
补血,收敛止血。
主治
血虚,齿龈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药理作用
1、抗生育作用。
2、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
3、孕激素样活性和抗孕激素样活性。
相关论述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果叶治维生素C缺乏症,贫血。”
相关配伍
1、治胃酸缺乏、齿龈出血:鲜酸藤果6-9g,水煎服。(《实用中草药图典》)
2、治食欲不振:酸藤果9g,水煎服。(《实用中草药图典》)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蒸熟,晒干。
炮制方法
拣除杂质,整理洁净。
药材性状
浆果圆球形,熟时红色或紫黑色,干后黑褐色,直径5-6mm,平滑,或有纵皱缩条纹和少数腺点。气微,味酸、甜。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