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骨,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Polypodiodesnipponica(Mett.)Ching的根茎。分布于华东(除山东外),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小便淋浊,泄泻,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功能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
用于小便淋浊,泄泻,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消肿散瘀。主治跌打损伤,劳伤,腰腿痛,半身不遂,秃疮。”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小儿感冒高热,急性结合膜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尿路感染,牙痛和荨麻疹等。
相关配伍
1、治劳伤:石龙、石泽兰各15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2、治手指疮毒:(水龙骨)根30g,(水煎)冲黄酒服,并将渣滓(未出头的加食盐,已出头的加白糖)捣烂敷患处。
3、治风火眼红肿疼痛:(水龙骨)根60g,加冰糖,水煎,每日晚饭前各服1次。(2-3方出自《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4、治尿路感染:(水龙骨)根茎60g,苎麻根30g。水煎服。
5、治牙痛:鲜(水龙骨)根茎9g,金银花15g,中华常春藤9g。水煎服。(4-5方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根茎,呈细棒状,稍弯曲,有分歧,肉质。长6-10cm,直径0.3-0.4cm,表面黑褐色,光滑,有纵皱纹,并被白粉,一侧有须根痕或残留的须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光滑,气无,味微苦。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