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蜈蚣,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Rottb.带根茎的全草。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烂,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功能
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烂,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降血压、抗炎、解痉、抗癌及抑菌、杀灭疟原虫等作用。
相关论述
《贵州民间药物》:治伤风、跌打损伤、刀伤骨折,除寒湿。”
临床应用
1、防治小儿百日咳。
2、治疗疟疾。
3、治疗乳糜尿。
4、治疗慢性气管炎。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水蜈蚣30g。水煎温服取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治黄疸(传染性肝炎):水蜈蚣全草30g,茅莓根30g,臭牡丹根30g。水煎,糖调敷。(江西《草药手册》)
3、治乳糜尿:水蜈蚣(干根茎)、桂圆或黑枣各6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浙南本草新编》)
4、治疮疡肿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各适量。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5、治小儿口腔炎:水蜈蚣根茎30g。水煎,冲蜂蜜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采收加工
5、-9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
多皱缩交织成团。根茎细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紫褐色,节明显,具膜质鳞片,节上有细茎,断面粉白色。茎细具棱,深绿色或枯绿色。叶线形,基部鞘状,紫褐色,有的可见球形穗状花序,黄绿色。果实卵状长圆形,绿色,具细点。气微。
2、饮片性状
根、茎、叶、花混合的段状。根茎表面红棕色或紫褐色,断面类白色,粉性。茎细三棱形。叶质软,线形,叶鞘呈紫褐色。穗状花序,单生,球形,绿色。气微,味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