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根,中药名。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tazettaL.var.chinensisRoem.的鳞茎。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痈疽肿毒,乳痈,瘰疬,痄腮,鱼骨梗喉。
功能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
用于痈疽肿毒,乳痈,瘰疬,痄腮,鱼骨梗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注意事项
阴疽及痈疮已溃禁用。本品有毒,不宜内服。
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作用。
2、抗肿瘤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毒性,有毒。
相关论述
《重庆草药》:“治冷毒痈肿,内服催吐。”
相关配伍
1、治痈毒初起:水仙鳞茎、红糖各适量。捣绒外敷。(《万县中草药》)
2、治鼠疫结核:鲜水仙(鳞茎)60g,雄黄(研粉)15g。?a href="http://www.miyexiang.com"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茶疲蠛舜Α#ǜV萏ń睹窦涫涤貌菀罚?/p>
3、治腮腺炎:水鲜鳞茎、马勃各适量,捣绒外敷。(《万县中草药》)
4、治乳痈初起,坚硬如鸡蛋大:水仙根适量。捣烂敷于患处。(《常见抗癌草药》)
5、治齿龈肿痛:水仙球根同面粉捣敷颊部。(《本草钩沉》)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鳞茎,洗去泥沙,用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鳞茎类球形,单一或数个伴生。表面被1-2层棕褐色外皮,除去后为白色肥厚的鳞叶,层层包合,割破后遇水,有粘液渗出。鳞片内有数个叶芽和花芽。鳞茎盘下有数10条细长圆柱形根。气微,味微苦。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