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麦茬栽培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 技术。 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 作物争时、 争季的 矛盾越来越大, 出现了一些因茬口晚而晚播的麦田。 这些麦田的冬 前积温不足400℃, 年前叶片数仅在4片以下, 有1个分蘖或无分 蘖。 北方冬麦区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 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 (1) 晚播小麦形成原因 ① 由于中晚熟玉米、 花生、 棉花、 甘薯、 水稻等前茬作物成 熟、 收获偏晚, 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 使晚播小麦生长在一个不 利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下, 贻误了其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 从而 形成晚播小麦, 形成了其独特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规程。 在黄淮 海麦区和北部麦区主要是棉茬麦, 其次是花生茬麦、 甘薯茬麦和稻 茬麦等。 ② 由于天气干旱持续时间长, 一些山区旱地或平原高亢地, 不得不抗旱播种或等雨播种。 ③ 秋播 期 间 连 续 阴 雨, 造 成 土 壤 泥 泞、 烂 糊, 不 得 不 推 迟 播种。 ④ 在暖冬季节, 突然遭遇寒潮, 导致气温骤降, 造成小麦冻 死而重播, 造成晚播小麦。 (2)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 ① 生育时期延迟 晚播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向后推迟。 一是出 苗晚、 时间长。 霜降前后播种的小麦需9~12天出苗, 10月下旬 播种的需10~14天才出苗, 比适期播种小麦晚出苗3~7天。 二是 分蘖晚, 历经时间短。 晚茬麦出苗晚, 分蘖也晚, 分蘖历经时间只 有30~40天, 比适时播种小麦少40~50天, 其分蘖小、 少、 弱。 三是穗分化时期晚、 时间短。 晚茬麦穗分化的前期开始晚, 时间 短; 穗分化中期相对加快, 时间继续缩短; 自拔节后期, 晚茬麦穗 分化进程与适时麦基本处于同步或略晚。 四是成熟期晚。 在正常情 况下, 晚茬麦比适时麦成熟期晚3~5天。 ② 冬前苗小、 苗弱 冬小麦从播种至出苗需要120℃积温, 生 长一个叶片需75℃积温, 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在420℃以下, 长不足 4片叶, 分蘖1~2个, 次生根3~5条, 晚茬小麦由于受低温条件 影响, 苗小、 苗弱, 分蘖少、 分蘖小, 次生根少而短, 形成晚播弱 苗。 10月底至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 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 也称为 “一根针”, 11月中、 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 称为 “土里捂”。 ③ 春季生育进程快、 时间短 晚茬小麦一般选用半冬性、 偏 春性品种。 这些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后, 穗分化开始期早、 进程 快。 同一品种在适期播种和晚播情况下, 晚播小麦幼穗分化开始 晚、 时间短、 发育快, 到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可以基本赶上适期 播种的小麦。 并且播种越晚, 穗分化持续时间越短。 与适期播种的 小麦相比, 穗分化的差距主要在药隔期以前, 药隔期以后逐渐趋于 一致。 由于晚播小麦穗分化时间短, 发育较差, 则不孕小穗相应增 加, 穗粒数也有所减少。 ④ 春季分蘖成穗率高 由于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 主茎叶片 数少, 冬前很少分蘖或基本上没有分蘖, 但到春季, 随着温度的升 高, 分蘖增长很快, 有的晚茬春季单株分蘖可达6~8个。 同时, 其春季分蘖的成穗也明显高于适时麦, 有时可高达 40%~80%, 这因品种而异。 ⑤ 千粒重偏低 由于晚播小麦的成熟期比适期播种的小麦推 迟3~5天, 有的年份在灌浆期易受干热风危害, 加之晚茬麦生育 特点所导致的籽粒偏小或不饱满等方面的因素, 降低千粒重。 ⑥ 具有较强的抗逆力 晚播麦越冬期处于阶段发育的低龄期, 耐寒力较强。 虽然冬前次生根少, 抗旱能力较差, 但年后总根量比 常规麦多, 具较强的耐旱能力。 另外, 晚播麦植株矮, 基部节间 短, 穗下 节 间 长, 较 有 利 于 抗 倒 伏, 并 使 穗 部 处 于 有 利 的 受 光 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