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理耕作, 蓄水保墒 对旱地麦田, 要以抗旱蓄水、 保 墒为中 心, 做 到 深 耕 蓄 墒、 浅 耕 保 墒, 隔 年 轮 耕, 达 到 伏 雨 秋 用, 秋雨春用。 在耕作上, 一般采用旱秋耕或冬耕, 深度20~25 厘米, 土层厚 的 地 块 可 深 耕 到 30 厘 米 以 上, 以 利 接 纳 夏 秋 雨 水。 前茬作物生长期 间, 要 进 行 深 中 耕, 蓄 墒 保 墒, 收 获 后 及 时浅耕灭茬, 一般浅耕15厘米, 做到随耕随耙, 耙透耙平, 上 松下实。 (2) 施足
基肥, 配方施肥 在每亩施优质土杂肥3500~4000 千克的基础上, 增施氮磷
化肥, 并配合施用, 以培肥地力。 每亩产200千克左右的地块, 氮磷比例以1∶1为宜。 一般每 亩施硫酸铵75千克、
磷肥100千克, 将有机肥和氮、
磷肥一次施 入犁底下。 每亩产量在250千克的地块, 氮磷比例为1∶1为宜, 有机肥、
磷肥全部作
基肥施。 亩产300千克以上的地块,
化肥施用 总量为: 纯氮10~12千克, 五氧化二磷8~10千克, 氧化钾5千 克。 上述 总 施 肥 量 中, 将 全 部 的 有 机 肥、 磷 肥、 钾 肥 和 70% ~ 80%的
氮肥, 施作
基肥。 于第二年春季土壤返浆期开沟追施剩余的 20%~30%的
氮肥 (或者小麦返青后借雨追施)。 秋种
基肥的施用方案为有以下几种。 方案1:
尿素16~20千克 (或碳酸氢铵50千克) +过磷酸钙 50~70千克+
氯化钾7.5~10千克。 方案 2: 施 三 元 复 合 肥 (N、 P2O5、 K2O 各 15%) 50~70 千克。 方案3: 亩施磷酸二铵18~22千克,
尿素8~13千克 (或碳 酸氢铵22~35千克),
氯化钾10千克。 (3) 选用抗旱良种 抗旱品种多具有根系发达, 叶片窄狭, 表 皮厚、 气孔小, 呼吸强度及蒸腾作用弱,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等特 点, 能较好地适应缺水少肥的旱地环境。 据各地对比调查, 种植抗 旱品种比种植不抗旱的品种, 一般增产20%~30%。 (4) 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冬前壮苗对积温的要求, 适时播种。 一般以10月1日至8日为宜。 冬性品种, 宜在上述适宜播期范围 的上限, 弱冬性品种宜在下限播种。 旱地小麦注意在适期内抢墒 播种。 在适宜播期范围内, 小麦基本苗可控制在13万~18万株, 冬 性品种可采用适宜范围的上限, 弱冬性品种可采用下限。 播种偏早 的可减少1万~2万株, 偏晚的可增加2万~3万株。 沟播小麦每 亩基本苗15万~20万株。 (5) 推广旱作新技术, 抗旱保水 ① 播前进行抗旱锻炼 用清水40份, 分3次拌入100份麦种 中, 每次加水后, 都要先经过一定时间的吸收, 然后在15~20℃ 条件下风干到原来的重量。 这样, 可使小麦对干旱条件产生较强的 适应反应, 从而增强抗旱能力。 ② 叶面喷施抗旱剂 在小麦拔节、 灌浆期, 用0.1%的氯化钙 溶液叶面喷施, 可增产5%~10%; 在小麦孕穗期, 每亩用抗旱剂 1号50克, 兑水2.5~10千克, 充分溶解后作超低量喷雾 (若苗 期和后期同时受旱, 全生育期可喷2次), 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 开张角度, 使气孔阻力增加2.1倍, 蒸腾强度降低41.6%, 根系 活力提高2.1倍, 增产16.6%。 ③ 采用药剂处理种子 a. 保水剂拌种。 每亩用保水剂50克, 兑水5千克, 与麦种拌 匀后播种, 一般增产10%以上, 高者可达25%。 b. 抗旱剂1号拌种。 用抗旱剂1号200克兑水5千克, 拌麦 种50千克, 拌匀后晾干播种, 可提高种皮吸水能力, 加快其生理 活动, 促进幼根生长, 增产9.3%~13.3%。 c. 磷-硼混合液拌种。 用优质过磷酸钙3千克, 兑水50千克, 溶解后滤除杂质, 在滤液中加入硼酸50克, 搅匀后取溶液5千克, 拌麦种50千克, 晾干播种, 可使麦苗生长健壮, 抗旱能力增强, 一般增产10%~20%。 d. 氯化钙拌 (浸) 种。 用氯化钙500克兑水50千克, 拌麦种 500千克, 拌匀后堆闷5~6小时, 或者用氯化钙500克兑水500 千克, 浸麦种 500 千克, 经 5~6 小时后晾干播种, 一般可增产 5210%左右。 (6) 播种规格 根据小麦的产量水平和播种方式确定。 ① 播种方式 在 小 麦 亩 产 200 千 克 的 水 平, 以 17 厘 米 等 行距, 或13~20厘米大小行 为 宜; 单 产 250 千 克 的 产 量 水 平, 以20 厘 米 等 行 距, 或 13~16 厘 米 的 大 小 行 为 宜。 播 种 深 度 3~4厘米。 ② 实行沟播 降雨量少, 土壤瘠薄的旱地, 可采用沟播。 大 沟麦沟距60~70厘米、 沟深9厘米、 沟宽24~27厘米, 每沟内播 种3行小麦; 小沟麦沟距36~42厘米、 沟深9厘米、 沟宽12~15 厘米, 每沟内播种2行小麦。 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 开沟、 施肥、 播种、 覆土、 镇压等各项工序要环环扣紧。 用沟播机播种, 各项工 序同时进行, 效果更好。 (7) 播后镇压, 查苗补苗 小麦播种后及时镇压, 沉实土壤, 利于保墒、 提墒、 出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对缺苗的地块采取 浸种补种, 或在麦苗分蘖后至越冬前进行移栽补苗。 (8) 划锄镇压, 防治病虫害 冬前镇压1~2次, 早春小麦返 青前土壤返浆期, 及时进行镇压、 划锄。 墒情较差的地块, 应以镇 压为主, 或只镇压不划锄; 墒情较好的地块, 应先划锄, 后镇压; 对土壤不实、 坷垃较多的麦田, 先镇压、 后划锄; 洼碱地只划锄, 不镇压。 旱地麦田红蜘蛛、 蚜虫等害虫危害严重, 应及时防治。 中 后期酌情喷施黄腐酸、
磷酸二氢钾等
叶面肥, 以延缓衰老, 提高粒 重。 蜡熟末期, 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