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包括
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的 后移和
氮肥追施时期的后移, 建立具有高产潜力的两种分蘖成穗类 型品种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 根据高产麦田的需肥特点, 平 衡施用氮、 磷、 钾、 硫元素和培育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 其栽培技 术要点如下。 (1) 培肥地力和施肥原则 实行
氮肥后移技术, 必须以较高的 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 实践证明, 亩产小麦350千 克左右及以上的麦田, 适合于
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 应培养土壤 肥力达到0~20厘米土层土壤, 有机质含量1.2%、 全氮0.08%、 水解氮70毫克/千克、 速效磷 15 毫克/千克、 速效钾 90 毫克/千 克、 有效硫16毫克/千克及以上。 在上述地力条件下, 施肥种类应考虑到土壤养分的余缺, 平衡 施肥, 以利于良种高产优质潜力的发挥。 亩产500千克总施肥量: 每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 氮14千克、 五氧化二磷7千克、 氧化钾 7千克、 硫酸锌1千克、 硫素4千克。 硫素采用硫酸铵或
硫酸钾或 过磷酸钙等形态
肥料施用, 隔年施用即可。 亩产600千克小麦总施 肥量: 每亩施纯氮16千克、 五氧化二磷7.5千克、 氧化钾7.5千 克、 硫酸锌1千克、 硫素4千克。 上述总施肥量中, 在一般地力的麦田, 有机肥全部,
化肥氮肥 的50%, 全部的
磷肥、
钾肥、 锌肥均施作
基肥, 第二年春季小麦 拔节期再施留下的50%
氮肥。 在土壤肥力高的麦田, 有机肥的全 部,
化肥氮肥的1/3,
钾肥的1/2, 全部的
磷肥、 锌肥均作
基肥, 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时再施留下的2/3
氮肥和1/2
钾肥。 (2) 选用良种, 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品质优良、 单株生产力较 高、 抗倒伏、 抗病、 抗逆性强、 株型较紧凑、 光合能力强、 经济系 数高的品种, 有利于高产优质。 在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 有两 类强筋和中筋品种, 以不同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 都可获得优质 高产。 一类是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 由于其分蘖成穗率高, 适宜基本苗要求较少, 由于是中穗, 则亩穗数要求较多; 另一类是 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 由于其分蘖成穗率低, 适宜基本苗要求 较多, 由于是大穗, 则亩穗数要求较少。 要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 量高的种子。 播种前用高效、 低毒的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 (3) 深耕细耙, 耕耙配套, 提高整地质量, 坚持足墒播种 适 当深耕, 打破犁底层, 不漏耕; 耕透耙透, 耕耙配套, 无明暗坷 垃, 无架空暗垡, 达到上松下实; 耕后复平, 作畦后细平, 保证浇 水均匀, 不冲不淤。 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播种。 (4) 适期播种, 精细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 ① 种植规格 畦宽以2.0~2.5米为宜, 畦埂宽不超过40厘 米, 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 平均行 距为23~25厘米为宜。 ② 适时播种 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 时 播种, 抗寒 性 一 般 的 半 冬 性 品 种 在 14~16℃ 时 播 种, 冬 前 积 温 650℃左右为宜。 冬性品种应先播, 半冬性品种应在适期内后播。 早播会形成旺苗, 早发早衰; 晚播, 冬前营养体小, 光合产物少, 根系生长发育差, 分蘖少, 不能形成壮苗。 ③ 精细播种 每亩基本苗和播种量要根据情况具体掌握。 在 播种适期范围内, 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 每亩10万~12万 株基本苗为宜;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 每亩基本苗13万~ 20万株。 地力水平高、 播种适宜而偏早, 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 低限; 反之, 取高限。 按种子发芽率、 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计算播 种量。 播期推迟, 应适量增加播种量。 要用小麦精播机播种, 重视播种机的质量, 精确调整播种量, 严格掌握播种行进速度适宜 (5千米/小时), 严格掌握播种深度为 3~5厘米, 要求播量精确, 行距一致, 下种均匀, 深浅一致, 不 漏播、 不重播, 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5) 冬前管理要点 ① 保证全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 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 这是确保苗全的第一个环节。 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 及时进行划 锄, 破除板结, 通气、 保墒、 促进根系生长。 ② 浇冬水 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 有利于年后早春保持 较好墒情, 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 管理主动。 应于小雪前后浇冬 水, 黄淮海麦区于11月底或12月初结束即可。 群体适宜或偏大的 麦田, 适期内晚浇; 反之, 适期内早浇。 注意节水灌溉, 每亩不超 过40米3。 不施冬肥。 浇过冬水, 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 以破除 板结, 防止地表龟裂, 疏松土壤, 除草保墒, 促进根系发育, 促 苗壮。 (6) 春季 (返青-挑旗) 管理要点 ① 返青期和起身期锄地 小麦返青期、 起身期不追肥、 不浇 水, 及早进行划锄, 以通气、 保墒、 提高地温, 利于大蘖生长, 促 进根系发育, 加强麦田碳代谢水平, 使麦苗稳健生长。 ② 拔节期追肥、 浇水 在高产田, 将一般生产中的返青期或 起身期 (二棱期) 施肥浇水, 改为拔节期至拔节后期 (雌雄蕊原基 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 追肥浇水, 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 生, 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 建立高产小麦紧凑型株型; 能够促进 根系下扎, 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 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 有 利于延缓衰老, 提高粒重; 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的植株生长, 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 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 促进单株个体健壮, 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 增加穗粒数; 能够促进 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及营养器官贮存的氮素向籽粒运 转, 有利于较大幅度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 可以显著提高籽 粒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改善小麦营养品质 和加工品质, 是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施拔节肥、 浇拔节水的具体时间, 还要根据品种、 地力水平、 墒情和苗情而定。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 一般在拔节初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基部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2厘米) 追肥浇 水。 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 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 群体 适宜的麦田, 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追肥浇水; 地力水平高、 群体偏 大的麦田, 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 (药隔形成期, 基部第一节间接近 定长, 旗叶露尖时) 追肥浇水。 ③ 浇挑旗水或开花水 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 此时灌 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去, 增加穗粒数, 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 供后 期吸收利用。 如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好, 也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 对 于地力水平一般的中产田, 应在起身期追肥浇水。 (7) 后期 (挑旗-成熟) 管理要点 ① 开花水或灌浆初期水 开花期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 增加穗粒数; 保证土壤深层蓄水, 供后期吸收利用。 如小麦开花期 墒情较好, 也可推迟至灌浆初期浇水。 要避免浇麦黄水, 麦黄水会 降低小麦品质与粒重。 ② 防治病虫 小麦病虫害均会造成小麦粒秕, 严重影响品质。 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蚜虫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 应切 实注意, 加强预测预报, 及时防治。 进行无公害小麦生产, 防治小 麦蚜虫应使用高效低毒选择性
杀虫剂, 如
吡虫啉、
啶虫脒等。 ③ 蜡熟末期收获, 麦秸还田 高产麦田采用了
氮肥后移技术,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增强, 叶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长, 籽粒灌 浆速率高值持续也较长, 生育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运转有机物质 速率高、 时间长。 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 氮素物质 仍在向籽粒中转运, 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仍在继续, 所 以, 不要过早收获。 试验表明, 在蜡熟末期收获, 籽粒的千粒重最 高, 此时, 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 蜡熟末期的长相为 植株茎秆全部黄色, 叶片枯黄, 茎秆尚有弹性, 籽粒含水率22% 左右, 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 籽粒较为坚硬, 提倡用联合 收割机收割, 麦秸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