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是一整套高产、 稳产、 低耗、 生产效益和生 物效益好的栽培技术。 它是在土壤地力、 肥力条件较好的基础上, 适当降低基本苗, 精播要求每亩8万~12万株基本苗, 依靠分蘖 成穗为主, 并运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使麦田群体较小, 群体动态 结构比较合理, 改善群体内光照条件, 从而比较好地处理群体与个 体矛盾, 使个体营养良好、 发育健壮, 根系吸收能力强, 解决了高 产与倒伏的矛盾, 提高了小花结实率, 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从而形 成穗足、 穗大、 粒重、 抗倒、 高产, 提高了氮
磷肥的经济效益。 应 用这一栽培技术, 可比传统栽培技术获得较高产量, 一般可亩产 500千克左右及以上。 适用于长江中下游、 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 区等主产麦区。 在中等肥力水浇麦田, 或高肥力略晚播麦田, 播种技术条件和 管理水平较差的, 以及品种分蘖力较弱等田块, 或者作为生产上逐 步向精播过渡的一个步骤, 采用半精播栽培技术是高产的一条可靠 途径。 主要内容: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土壤肥力基础, 从协调群 体发展和个体发育的矛盾出发,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每亩13万~ 18万株), 依靠主茎和部分分蘖成穗, 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 重, 获得高产。 小麦精播、 半精播高产栽培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 稀植, 基本苗少 精播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严格控制基本 苗数, 一般在每亩 8 万 ~12 万株。 控制基本苗, 降低群体起点, 培育冬前多蘖壮苗, 是精播高产技术的基本点。 (2) 依靠分蘖成穗, 单株成穗多, 无效分蘖少, 成穗率高, 单 株穗数多, 穗大粒多, 千粒重高 在精播条件下, 由于降低了基本 苗和适时早播, 冬前积温一般在600~700℃, 年前单株分蘖6~8 个, 年后单株最高分蘖达 10~15 个。 冬前分蘖成穗率达 60%~ 80%及以上。 精播高产栽培是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高产途径, 一般主 茎穗占总穗数的20%~30%, 分蘖穗占70%~80%, 单穗重一般 在1.2~2.0克, 与同一品种在常规栽培下相比, 穗粒数和千粒重 均提高。 (3) 群体较小, 改善了光照条件, 个体健壮 在早播、 精播条 件下, 虽然单株分蘖数较多, 但冬前茎数和年后最高茎数均比常规 栽培条件下低。 其群体结构动态一般是: 冬前蘖为最终穗数的1.2 倍左右; 冬前叶面积系数 [单位土地上作物的全部叶面积 (仅一 面) 与土地面积之比] 为1左右, 起身期为2左右, 最大叶面积系 数达6左右。 精播麦田由于株型较大, 饱和穗容量 (接近倒伏界限 的穗数量) 较低, 一般为每亩40万穗左右。 另外, 由于精播麦田基本苗少, 群体发展由稀到密持续时间较 长, 使群体内的光分布合理, 明显改善穗发育群体的光照条件, 以 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 促进小麦产品器官的发育, 这是精播 高产的重要基础。 小麦中部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多, 有利于茎秆充 实, 基部三节间的干重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 由于肥水促控合理, 基部一、 二节间较短, 表现了较强的抗倒伏能力。 (4) 改善了光合性能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 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 精播高产田, 基本 苗少, 群体光合速率出现的最大值偏晚, 有利于后期群体光合作用 的提高和保持较高水平, 更有利于高产。 ② 延缓了衰老, 增加了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 旗叶叶绿素含 量的高低可作为衰老的标志, 精播小麦旗叶叶绿素降低速率较缓, 叶面积系数也明显高于大群体处理。 ③ 提高了群体中下层的光合速率, 降低了生育后期的完全衰 减率, 延缓了衰老 基本苗少的麦田倒3叶以下的群体光合速率显 著高于基本苗多、 群体大的光合速率。 有利于小麦生育后期维持较 高的根系活力和光合速率, 降低光合衰减率, 防止叶片早衰, 增加 光合产物, 促进籽粒灌浆。 ④ 改善了光合产物的分配 精播高产田减少了无效分蘖, 改 善群体内光照条件对叶的同化能力及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 增加了 干物质的积累和茎中碳水化合物的贮存, 提高了根茎强度; 也是高 效低耗的根本所在。 一般随着密度降低, 光合产物向穗部运输的比 例增加, 叶中保留的比例则减少。 因此, 其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改善 光合产物分配利用的重要基础。 (5) 单株根系发达, 增强了根系的吸收能力, 吸收力强, 抗逆 力增强 精播高产小麦单株具有较多的次生根, 可达60~90条, 每个有效茎平均15条左右, 比常规栽培高出1/3。 根系发达, 生 活力旺盛, 吸收能力强, 改善了植株的无机营养。 由于根系吸收磷 的能力增强, 向穗部运输分配比例大, 穗部矿物质营养状况好, 对 促进小花发育、 降低小花退化率等方面起到良好作用, 有利于穗大 粒多。 强大的根系不仅提高了植株的吸收能力, 而且增强了小麦的 抗寒、 抗旱能力, 是个体健壮的基础。 (6) 提高了小花结实率, 单产高, 经济效益高 一般小麦每穗 分化的小花多, 小花结实率高, 就能获得较多的穗粒数。 因此, 增 加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制造与积累, 碳氮比率高, 有利于促进小 花的生长发育, 提高小花结实率, 增加结实粒数和粒重。 一般每亩 产量可达550~600千克。 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 为0.45左右, 而一般麦田为0.40左右。 (7) 建立了较好的生态效应 一是呼吸消耗少, 合理的群体光 合率高, 呼吸消耗少, 净光合积累多, 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且高 效低耗; 二是提高了氮、
磷肥的经济效益, 在精播条件下, 每生产 100千克籽粒产量所吸收的氮、 五氧化二磷, 显著低于其他中、 高 产条件下传统栽培以及在低产条件下所吸收的氮、 磷数量; 三是根 据需求特点, 提高了水分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