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播种技术 ① 品种选用 选用越冬期抗寒、 抗冻害能力强, 前期受抑影 响小, 中后期生长活力旺盛, 补偿生长力强, 熟相好的矮秆、 半矮 秆紧凑型小麦品种, 利于套播栽培制度, 扬长避短, 利于使小麦群 体有效地平衡强源扩库。 ② 种子处理 播前, 每千克种子用100~150毫克/千克的多 效唑稀释液浸种, 可起到矮化、 增蘖、 控旺、 促壮的作用, 有效防 止麦苗在稻棵中因光照不足而出现窜高、 叶片瘦长、 苗体黄弱等 现象。 ③ 适期套播 套播期应选在当地小麦最适播种期内, 既要保 证套播麦苗齐、 苗壮, 又要尽量延长水稻生育期, 夺高产, 还要使 麦、 稻共生期越短越好。 共生期一般掌握在8~10天内, 不宜超过 15天或少于5天, 确保收稻时期与小麦齐苗期 (1叶1心) 基本吻 合, 利于形成壮苗。 过早套播, 麦苗细长不壮; 过迟套播, 小麦难 以全苗、 高产。 ④ 适时匀播 稻套麦要求基本苗一般比常规耕播增加10%~ 30%, 基本苗每亩18万~20 万株较适宜。 并考虑地力、 品种特 性、 共生期长短等条件, 播种量一般应比常规麦多 10%~30%, 且要求播 (撒) 种均匀, 保证田边、 畦边等边角地带足苗。 (2) 保苗技术 在干旱年份, 割稻前要灌跑马水, 并预先将小 麦浸种到露白, 待稻田水渗入土壤后立即播 (撒) 种; 或灌水后保 持水层, 立即把麦种撒下田, 12小时后把田内水放干。 收稻后若 天气晴好, 气温高, 必须及时再灌一次跑马水。 在过湿年份, 一是 如遇连阴雨, 一定开好排水沟, 做到雨止水排净; 二是要适当缩短 共生期, 小麦适当迟播2天; 三是抢收稻谷, 及时割稻离田, 防止 小麦烂芽、 死苗。 注意要套肥、 套药, 以保全苗。 (3) 套肥套药 收稻前每亩套施配方肥15千克左右、
尿素10 千克左右, 实现早发壮苗。 播种前1~2天或播种时, 用
除草剂拌
尿素或湿细土在稻叶无露水时均匀撒施, 用药后保持田面湿润不积 水。 注意
多效唑等拌种的田块要避开芽期用药, 特别是浸种露白的 麦种以播前用药为宜, 以防药害。 播种前后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套播 麦田, 在割稻离田6~7天后、 草龄2~3叶时化除。 (4) 及时覆盖保壮苗 一般宜在收稻后齐苗期进行有机肥覆 盖, 有条件的地方, 每亩用土杂肥1500~2000千克或稻草150千 克左右覆盖。 3叶1心前结合三沟配套和机械开挖田内沟, 适当加 大开沟密度, 均匀覆泥1~2厘米厚。 (5) 科学施肥防早衰 及早追施壮蘖肥, 达到
基肥不足苗肥 补, 越冬和返青期对发苗不足或脱力落黄的田块应适量补施平衡 (接力) 肥。 视苗情于倒 3 叶伸出至倒 1 叶期, 中筋小麦用
尿素 10~15千克作为拔节孕穗肥, 分2次表施; 弱筋小麦拔节孕穗肥 的用量减半, 一般在倒3叶期一次性施用。 对预防后期脱力早衰, 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和夺取小麦高产十分关键。 (6) 抗逆技术 麦苗遭受低温冻害后, 要及早增施速效
肥料, 促苗恢复生长; 稻套麦根系分布浅, 后期易早衰, 应注意增施肥 料、 喷施速效
化肥; 稻套麦由于后期群体大、 根系浅、 易于倒伏, 应增加覆土厚度, 用药剂拌种或于麦苗倒4叶初喷施
多效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