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冬17 国审麦2007019。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选育。 冬性, 中早熟。 幼苗半匍匐, 叶色浓绿, 分蘖力中等, 成 穗率较高。 株高75 厘米左右, 株型紧凑, 叶片上冲。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白粒, 半角质。 平均亩穗数39.6万穗, 穗粒数34.1 粒, 千粒重41.3克。 抗倒性较强。 抗寒性较好。 中抗秆锈病、 条 锈病, 高感叶锈病、 白粉病。 一般平均亩产467.9千克。 适宜播期 为10月1~5日。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中北部、 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中高水肥地种植, 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 地种植。 (2) 轮选518 国审麦200702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 究所选育。 冬性, 中熟。 幼苗匍匐,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中等。 株 高70厘米左右, 株形偏散。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白粒, 角质。 平均亩穗数39.9万穗, 穗粒数34.6粒, 千粒重37.4克。 抗倒性 较好。 抗寒性中等。 中抗至抗叶锈病、 中抗秆锈病、 中抗至中感条 锈病、 高感白粉病。 一般平均亩产434.8千克。 适宜播期9月20 日至10月5日。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中北部遵 化以外地区、 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水地种植, 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 地区水地种植。 (3) 京冬22 国审麦200702。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选育。 冬性, 中早熟。 幼苗半匍匐,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中等。 株高80厘米左右, 株型紧凑。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红粒, 半 角质。 平均亩穗数 40.8 万穗, 穗粒数 31.4 粒, 千粒重 40.2 克。 抗倒性中等。 抗寒性好。 慢叶锈病, 中感条锈病、 秆锈病, 高感白 粉病。 一般平均亩产442.81千克。 适宜播期9月28日至10月5 日。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中北部遵化以外地区、 山西中部 和 东 南 部 的 水 地 种 植, 也 适 宜 在 新 疆 阿 拉 尔 地 区 水 地 种植。 (4) 京花9号 国审麦2007022。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选育。 冬性, 早熟。 幼苗半匍匐,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中等。 株高85厘米左右。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红粒, 角质。 平均亩 穗数39.74万穗, 穗粒数29.6粒, 千粒重42.6克。 抗倒性一般。 抗寒性较好。 中感秆锈病, 中感至高感条锈病、 叶锈病, 高感白粉 病。 一般平均亩产436.2千克。 适宜播期10月1~5日。 适宜在北 部冬麦区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中北部、 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水地种 植, 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5) 陇中1号 国审麦2007023。 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 推广中心选育。 冬性, 中早熟。 幼苗匍匐, 叶色深绿, 两极分化 快, 分蘖力较强, 成穗率较高。 株高85厘米左右, 茎秆较细, 弹 性好。 穗长方形, 长芒, 白壳, 红粒, 半角质, 饱满度较好。 平均 亩穗数34.0万穗, 穗粒数29.9粒, 千粒重36.2克。 抗旱性中等。 抗寒性较好。 中感黄矮病, 高感条锈病、 叶锈病、 白粉病、 秆锈 病。 一般平均亩产262.4千克。 适宜播期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 适宜在甘肃兰州和陇东地区、 宁夏固原地区、 陕西延安的旱地冬麦 区种植。 (6) 辽春18号 国审麦200702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 究所选育。 春性, 早熟, 生育期75天左右。 幼苗直立, 叶色浓绿。 株高84厘米左右, 株形紧凑, 叶片较窄, 剑叶披散, 穗层较整齐。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红粒, 硬质。 平均穗粒数27.1粒, 千粒 重38.7克。 抗倒性较好。 熟相较好。 抗旱性中等。 高抗秆锈病, 中抗至中感叶锈病, 高感白粉病。 一般平均亩产294.3千克。 适宜 在辽宁沈阳和锦州、 内蒙古赤峰和通辽、 河北张家口及天津的春麦 区种植。 (7) 河农825 国审麦2009024。 河北农业大学选育。 冬性, 中晚熟。 幼苗半匍匐,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较高。 株高77厘米左 右。 穗层较整齐, 穗大粒多。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白粒, 籽粒 角质。 平均亩穗数 40.8 万穗, 穗粒数 37.0 粒, 千粒重 38.2 克。 抗寒性中等。 抗倒性较好。 高感条锈病、 叶锈病、 白粉病。 一般平 均亩产402.2千克。 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 天津、 河北中北部、 山西中部的水地种植, 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 区水地种植。 (8) 石麦15号 国审麦2009025。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 研究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选育。 冬性, 中晚熟。 幼苗半匍匐,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较高。 株高75厘米左右, 株型 较紧凑, 穗层较整齐。 穗纺锤形, 短芒, 白壳, 白粒, 籽粒半角 质。 平均亩穗数43.4万穗, 穗粒数32.4粒, 千粒重39.2克。 抗寒 性中等。 抗倒性较强。 中抗白粉病, 中感叶锈病, 高感条锈病。 一 般平均亩产393.1千克。 北部冬麦区适宜播种期9月25日至10月5 日。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中北部、 山西中部和东 南部的水地种植, 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还适宜在黄 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 河北中南部、 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种植。 (9) 保麦10号 国审麦2010014。 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研 究所选育。 冬性, 中熟。 幼苗半匍匐,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中等。 株高76厘米左右, 株型紧凑, 叶片上举, 后期旗叶干尖。 抗倒性 较好。 穗层整齐。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白粒, 籽粒半角质。 平 均亩穗数41.7万穗, 穗粒数36.1粒, 千粒重39.6克。 抗寒性中 等。 高感叶 锈 病、 白 粉 病, 中 感 至 高 感 条 锈 病。 一 般 平 均 亩 产 385.4千克。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中北部、 山西 中部的水地种植, 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10) 京冬18 国审麦2010015。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选育。 冬性, 中早熟。 幼苗半匍匐,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较 高。 株高79厘米左右, 株型紧凑, 抗倒性较好。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白粒, 籽粒半角质。 平均亩穗数 43.9 万穗, 穗粒数 31.9 粒, 千粒重42.0克。 抗寒性中等。 高感叶锈病, 中感白粉病, 高 抗条锈病。 一般平均亩产428.1千克。 适宜播种期9月26日至10 月5日。 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中北部、 山西中部 的水地种植, 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11) 中麦415 国审麦2010016。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 究所。 冬性, 中熟。 幼苗半匍匐,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较高。 株高 70厘米左右, 抗倒性较好, 落黄好。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白 粒。 平均亩穗数41.9万穗, 穗粒数33.9粒, 千粒重37.5克。 抗 寒性 中 等。 中 感 条 锈 病, 高 感 叶 锈 病 和 白 粉 病。 一 般 平 均 亩 产 402.1千克。 适宜播种期9月25日至10月5日。 适宜在北部冬麦 区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中北部、 山西中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也适 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 (12) 石优20号 国审麦2011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 研究院选育。 冬性, 中晚熟。 幼苗匍匐, 分蘖力强。 株高77厘米, 旗叶较长, 后期干尖较重。 茎秆弹性较好, 抗倒性较好。 成熟落黄 较好。 穗层整齐, 穗下节短, 穗纺锤形, 白壳, 白粒, 籽粒角质。 亩穗数43.2万穗, 穗粒数34.5粒, 千粒重38.1克。 抗寒性较差。 高感叶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纹枯病, 慢条锈病。 一般平均亩产 419.8千克。 黄淮冬麦区北片适宜播种期10月5~15日。 适宜在 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 河北省中南部, 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 块种植, 也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河北省中北部、 山西省中北部、 北 京市、 天津市水地种植。